掌握這些經典句式,英語寫作不再無從下筆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02】
在英語學習的漫長旅程中,寫作常常是學生最頭疼的一環。背了單詞,練了聽力,口語也能磕磕巴巴說上幾句,可一到寫作文,腦袋就一片空白。不是寫不出句子,就是寫出來的句子干巴巴、沒邏輯、沒層次。老師批改后,評語總是“表達單一”“結構松散”“缺乏亮點”。
其實,問題不在于你不會寫,而在于你沒有掌握那些真正能撐起一篇好文章的“骨架句式”。
很多人誤以為英語作文靠的是華麗辭藻和復雜語法,于是拼命堆砌生僻詞、強行使用從句,結果反而讓文章顯得生硬做作。真正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往往是那些邏輯清晰、表達自然、結構完整的句子。它們不一定復雜,但一定精準、得體、有層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真正實用的“經典例句”——它們不是模板,而是思維的腳手架,幫你把想法穩穩地搭建起來。
開頭的藝術:如何自然引出話題
一篇作文的開頭,決定了閱卷老師是否愿意繼續讀下去。很多人習慣用“I think”開頭,或者直接拋出觀點:“Nowadays, many people study English.” 這樣的句子太普通,缺乏吸引力。真正有效的開頭,是讓讀者意識到這個話題值得討論。
比如,當你想寫“城市生活 vs 小鎮生活”時,可以這樣開頭:
> When it comes to where to live, some believe a big city offers more opportunities, while others argue that a small town provides a more peaceful life.
這句話沒有急于表達立場,而是先呈現一個普遍存在的觀點分歧。它像一扇門,把讀者輕輕引進來,讓他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在思考。這種寫法不僅自然,還為后文的論述留出了空間。
再比如,你想討論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可以用:
>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digital technology, smartphones have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our daily routines.
這句話用“With the rapid growth of...”結構,把背景鋪陳出來。它不急于下結論,而是先建立語境,讓讀者明白你討論的問題是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這種寫法,比直接說“I like phones”要高級得多。
還有一種更深刻的開頭方式:
> It has become apparent to us that mental health is no longer a topic only for doctors, but something every stud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pparent”這個詞用得恰到好處,它表達的是一種逐漸被大眾意識到的趨勢。這種句子自帶一種觀察者的視角,讓人感覺作者不是在隨便寫寫,而是在認真思考社會現象。
這些開頭句式的妙處在于,它們不是空洞的套話,而是幫助你組織思維的工具。它們讓你從“我要寫什么”轉向“我為什么要寫這個”,從而讓文章更有深度。
中段的邏輯:如何讓觀點層層推進
開頭引出話題后,接下來就是展開論述。很多學生的問題是,寫了幾句就卡住,或者東一句西一句,缺乏邏輯連接。其實,英語作文不需要多么復雜的論證,但必須有清晰的結構。
你可以用“舉例子”的方式來支撐觀點。比如,你說“小城市生活更舒適”,不能只說“空氣好、節奏慢”,那樣太籠統。你可以這樣寫:
> For instance, in a small town, people can walk to the market every morning, enjoy fresh vegetables, and chat with neighbors. This kind of daily routine brings a sense of peace that is hard to find in a busy city.
這里用“for instance”引出具體場景,讓抽象的“舒適”變得可感可觸。讀者能立刻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自然就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
如果你要表達對比,可以用:
> On the one hand, big cities offer better schools and hospital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st of living is much higher, and the pressure can be overwhelming.
這種“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結構,不是模板,而是一種思維工具。它幫你把復雜問題拆成兩面,避免片面化。更重要的是,它讓文章顯得理性、客觀,而不是情緒化的宣泄。
還有一種很實用的表達方式:
> Some may argue that studying abroad is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English.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courses, students can now access high-quality resources without leaving their home country.
這里用“some may argue”先承認對立觀點,再用“however”轉折,提出自己的看法。這種寫法不僅邏輯嚴密,還表現出一種包容的思維態度——你不是在否定別人,而是在補充和深化。
的力量:如何收束全文而不草率
是很多學生最容易敷衍的部分。寫到最后,時間不夠,就匆匆來一句“In conclusion, we should study hard.” 這樣的結尾毫無力量,甚至可能拉低整篇文章的評分。
真正有力的結尾,應該做到兩點:一是總結核心觀點,二是留下思考空間。
比如,你可以這樣收尾:
> From above, it is clear that both city and town life have their advantages. The key is not to choose one over the other, but to understand what kind of environment suits your personal needs.
這句話沒有強行下結論,而是把選擇權交還給讀者。它表達的是一種成熟的思維方式:生活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自我認知。
另一種結尾方式是展望未來:
> Therefor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digital learning will play an even bigger role in education. As technology improves, more students will benefit from flexible and personalized study methods.
這種結尾不是簡單重復前文,而是把話題延伸到未來。它讓文章有一種“未完待續”的感覺,激發讀者的想象。
還有一種更有人情味的結尾:
> To be sure, there may be difficulties we cannot overcome, but if we stay focused and keep trying, we can always find a way forward.
這句話不針對具體話題,而是一種普適的人生態度。它讓文章從“討論問題”上升到“傳遞價值”,自然就能打動人心。
句式背后的思維訓練
很多人把上面這些句子當作“萬能模板”來背,結果用得生硬、不自然。其實,這些句式真正的價值,不在于它們本身,而在于它們背后的思維方式。
比如,“When it comes to...” 這個結構,訓練的是你從普遍現象切入話題的能力;“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讓你學會關注社會背景;“From above” 和 “In conclusion” 幫你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
當你熟練使用這些句式時,你的思維也會變得更有條理。你會習慣先鋪墊背景,再提出觀點,接著用例子支撐,最后總結升華。這種結構化的表達方式,不僅適用于英語作文,也適用于日常交流、演講甚至寫作其他語言的文章。
如何真正掌握這些句式
光背句子是沒有用的。你得學會“拆解—模仿—創造”的三步法。
第一步,拆解。比如看到這句話:
> It has become apparent to us that living in a small town is more comfortable.
你要問自己:主語是什么?(It)真正的主語從句是什么?(that living... is more comfortable)“has become apparent” 是什么時態?為什么用“to us”而不是“to me”?這種分析能幫你理解句子的構造邏輯。
第二步,模仿。換一個話題,用同樣的結構寫一句:
> It has become apparent to many parents that online gaming can affect children’s sleep patterns.
你會發現,只要結構清楚,換話題并不難。
第三步,創造。試著不用原句,但保留同樣的思維邏輯。比如:
>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realizing that a slower lifestyle might be healthier than constant busyness.
這句話沒有用原句式,但表達的是類似的意思。這才是真正的掌握。
寫作的本質是思維的表達
要明白,英語作文不是語言游戲,而是思維的外化。你寫不出好文章,往往不是因為詞匯不夠,而是因為想法太模糊。那些經典的句式,本質上是在幫你理清思路。
當你學會用“when it comes to”引出話題,用“with the growth of”鋪陳背景,用“from above”總結觀點時,你其實在訓練一種清晰、有條理的思維方式。這種能力,遠比拿一個作文高分更重要。
所以,別再死記硬背“萬能模板”了。去理解每一句話背后的邏輯,去練習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寫作,最終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讓自己被聽見。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
- 劉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材料智能設計
- 多教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安全工程
- 周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師范)
- 于教員 北京大學 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