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提分,每天做對這四件事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19】
初三語文不是靠臨時抱佛腳能提上去的。它不像數學有公式可套,也不像物理有模型可推。它靠的是日復一日的積累。每天花半小時,堅持一年,成績自然不一樣。
第一,每天記五個字詞。
別指望一次背完所有生字詞。中考考的,無非是課本附錄里的常用字、易錯詞、成語。把這些整理成一張小卡片,或貼在書桌前,或存進手機備忘錄。每天課間、吃飯前后、等車的時候,看五分鐘,念五遍。不求全記,但求反復。錯的圈出來,隔天再看。一個月后,你發現以前總寫錯的“黯然”“瑣碎”“躊躇”不再出錯。
積累不是靠突擊,是靠重復。
第二,寫日記,不求長,但求用新詞。
日記不用寫成作文,也不用每天500字。寫一百字就行:今天數學題做對了,心情不錯;同桌借我橡皮,挺暖心;讀到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覺得“綠”字用得妙。關鍵是,試著把今天背的字詞用進去。用“躊躇”寫猶豫,用“氤氳”寫晨霧,用“鐫刻”寫記憶。寫得糙沒關系,用對了就是進步。寫作不是天賦,是習慣。
每天動筆,腦子就慢慢學會組織語言。
第三,文言文吃透課本,不刷偏題。
中考文言文80%來自課內。《岳陽樓記》《出師表》《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些篇目,每字每句都要懂。不要只背翻譯,要懂為什么“之”在這里是助詞,為什么“而”是轉折。每天精讀一段,劃出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背誦必須準確,一字不能錯。考試時,文言文翻譯題,標準答案往往就在課本注釋里。
別去追課外拓展,先把課內挖透。文言文拿分,靠的是扎實,不是聰明。
第四,讀短文,不追量,要琢磨。
別把“看書”當成任務。每天抽15分鐘,讀一篇《讀者》《青年文摘》里的千字短文。不為消遣,為學表達。看作者怎么開頭,怎么轉折,怎么收尾。他寫“母親的手”沒說“勤勞”,卻寫“指節粗大,裂口結了痂”;他寫“孤獨”沒說“寂寞”,卻寫“路燈下影子被拉長,又縮短,沒人陪”。這些細節,比十個“優美詞句”都有用。
讀完合上書,問自己:如果是你寫,你會怎么寫?對比一下,你就知道差距在哪。作文不是靠背范文,是靠模仿高手的思維方式。
語文的提升,沒有捷徑。
不是多做一套卷子就能漲分,不是背了十篇滿分作文就能拿高分。它像種樹,每天澆一點水,不聲不響,根在往下扎。你今天記了五個詞,明天用了兩個在日記里,后天在文言文里又碰到一個熟悉的字,再過一個月,閱讀題的選項你一眼就能看出哪個不對。這不是運氣,是積累的反饋。
別等寒假再開始,別等月考后才后悔。
從今天起,每天五分鐘記詞,十分鐘寫日記,十五分鐘讀短文,二十分鐘啃文言文。四件事,加起來不到一小時。堅持到中考前,你會發現自己不再怕閱讀題,不再愁作文沒話說,文言文翻譯句句有依據。
語文的分數,藏在每天的小動作里。
你認真做了,它就不會騙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
- 劉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材料智能設計
- 多教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安全工程
- 周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師范)
- 于教員 北京大學 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