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批評要巧妙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12-02】
如何有效地進行批評教育
策略1:用“白臉”唱出教育的力量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常常需要進行批評,但過度批評可能會傷害孩子的情感。因此,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可以嘗試用“白臉”的方式,通過快樂有趣的語言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還能夠避免孩子情緒的壓抑。
“白臉”的三要:
1. 避免經常化:父母應該避免頻繁地批評孩子,以免強化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生活在寬松的氛圍中,才能更容易享受童年的快樂。
2. 婉轉而間接:孩子對世界還不甚了解,很多錯誤行為是出于好奇。因此,父母在批評時可以通過一些孩子喜歡的故事人物,婉轉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輕松接受,并感到父母很有趣。
3. 有理加有據:父母在批評時要和顏悅色,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給孩子解釋為什么會受到批評,又應該怎么做。這樣,孩子能夠理解并改正錯誤。
策略2:用“黑臉”扮出教育的力量
有些孩子在吃飯時不安靜,讓父母十分頭疼。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采取“黑臉”的方式來進行批評,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最終能夠自我管理。
“黑臉”的準則:
1. 只對事不對人:批評的是孩子做錯的事,不應該牽扯到孩子的個性和人格問題。否則,孩子容易產生逆反情緒,批評的教育效果也會打折扣。
2. 語言批評:在批評孩子時,語言批評是第一步,相當于警告。父母在語言批評時要注意表情和語言相一致,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 行動懲戒:如果語言批評不起作用,父母可以果斷采取行動,如收走晚飯。孩子餓了一頓之后就會明白下次應該乖乖吃飯了。
策略3:少“變臉”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持之以恒,父母在進行批評教育時應該盡量避免反復改變自己的看法和原則態度。
“變臉”的解析:
1. 前后不變: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時,態度和原則應該一致,不應該有強烈反差。否則,孩子會對父母的行為產生疑問,降低對批評的接受度。
2. 人人不變:家庭中的長輩也應該統一步調,各自分工,避免出現不一致的情況。這樣孩子才能明確正確的行為準則。
3. 始終不變:父母在批評時應該始終堅持原則,不應該在同一次批評中改變,以免讓孩子產生“你治不了我”的感覺。
通過以上三個策略,父母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批評教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大家都在看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萬教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英語
- 尚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