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家教網(wǎng)首頁 > 家庭教育 > 讓閱讀成為孩子的翅膀:一位教育者關(guān)于小學生深度閱讀的思考與實踐
讓閱讀成為孩子的翅膀:一位教育者關(guān)于小學生深度閱讀的思考與實踐
【來源:易教網(wǎng) 更新時間:2025-09-30】
書是一艘船,這句話說得真好。它不浮在水面,也不停在岸邊,而是載著孩子,悄悄駛向他們眼睛還沒見過、腳步尚未踏足的世界。在教室里,在書桌前,在每一個安靜的夜晚,一本書打開,就像推開了一扇門——門后是山川、是宇宙、是別人的人生,也是孩子自己正在悄然生長的思維。
我常常想,為什么有的孩子捧起書就放不下,而有的孩子翻兩頁就走神?為什么同樣的故事,有人讀出了情緒,有人只記住了名字?答案不在書本身,而在“如何讀”。閱讀不是被動地看字,而是一場主動的思維遠征。對小學生來說,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本質(zhì)上是思維能力的啟蒙。而這個過程,需要引導,需要方法,更需要耐心。
一、興趣不是“激發(fā)”出來的,而是“喚醒”的
我們總說要“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但“激發(fā)”這個詞太像打火機——啪一下,亮了,可風一吹又滅了。真正的興趣,更像是種子,它本來就藏在孩子心里,我們要做的,不是制造它,而是喚醒它。
怎么喚醒?
第一招:用“沒講完的故事”勾住好奇心。
孩子天生愛聽故事,但更愛知道“后來呢”。有一次,我給三年級的孩子講《夏洛的網(wǎng)》,講到威爾伯得知自己將被宰殺,整夜無法入睡。我停下來,問:“如果你是夏洛,你會怎么辦?”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要逃跑、要藏起來、要找人幫忙。我沒有繼續(xù)講下去,而是說:“夏洛的辦法,比你們想的更聰明——它用蜘蛛網(wǎng)寫字。
”然后合上書,下課。
第二天,好幾個孩子跑來問我:“老師,蜘蛛網(wǎng)真的能寫字嗎?后來怎么樣了?”我知道,他們已經(jīng)開始自己去找答案了。這種“留白”的講述方式,不是吊胃口,而是把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帶著疑問主動翻開書。
第二招:大人先“示弱”,孩子才敢“上場”。
我們總以為,老師和家長應(yīng)該是知識的權(quán)威。但在閱讀這件事上,恰恰相反。當你坦誠地說“這本書我也讀得不太懂”“這個結(jié)局讓我想了好久”,孩子會覺得:原來讀書不是為了“答對”,而是為了“想明白”。
我曾經(jīng)和班上的孩子共讀《小王子》。讀到“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這句話時,我故意停頓,說:“這句話我讀了三遍,還是有點模糊。你們覺得,什么是‘看不見的重要東西’?”一個孩子說:“是友情。”另一個說:“是愛。”還有個孩子小聲說:“是我奶奶,她走了,但我還是能感覺到她在。”
那一刻,閱讀不再是識字練習,而成了情感的共鳴。孩子發(fā)現(xiàn),書里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他們自己的感受,就是最珍貴的答案。
第三招:介紹書,別只講“它說了什么”,要講“它讓你想到了什么”。
我們推薦書時,常常用“這本書講了一個勇敢的小女孩冒險的故事”這樣的句式。這沒錯,但太干了。更好的方式是:“這本書讓我想起小時候,我也害怕一個人睡覺,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黑暗里其實藏著很多安靜的聲音。”
當你把一本書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孩子聽到的就不是“又一本要讀的書”,而是一個“可能和我有關(guān)的故事”。他們會想:那本書,是不是也能說說我的事?
二、選書不是“給任務(wù)”,而是“搭橋梁”
很多家長問我:“我家孩子只愛看漫畫,怎么辦?”“他只讀搞笑書,不讀經(jīng)典,是不是不好?”
我想說,孩子的閱讀口味,就像飲食習慣,是慢慢養(yǎng)成的。你不能一上來就讓他吃苦瓜,得先讓他愛上蔬菜。
選書的關(guān)鍵,不是強行“升級”,而是“搭橋”。
比如,一個孩子特別喜歡《米小圈上學記》這類校園搞笑故事,那我們可以順著這條線,推薦《淘氣包馬小跳》——同樣是校園生活,但人物更立體,情節(jié)更有層次。再往后,可以引入《草房子》——同樣是孩子的故事,但開始觸及成長、離別、尊嚴等更深的主題。
這個過程,不是“替代”,而是“延伸”。就像走路,你不能一把把孩子從平地拽上山坡,得先讓他走一段緩坡,適應(yīng)了,再慢慢抬高。
我常用一種叫“主題串聯(lián)”的方法。比如,這個月我們讀“友情”主題的書。從《青蛙和蟾蜍》這樣簡單的圖畫書開始,到《雷夢拉八歲》中姐妹之間的摩擦與理解,再到《奇跡男孩》里一個特殊孩子如何被接納。這些書類型不同,難度不同,但都在回答同一個問題:“朋友是什么?”
當孩子發(fā)現(xiàn),不同的書都在探討同一個話題,他們會開始比較、思考、提問。這種橫向的閱讀,比單本精讀更能拓展思維的廣度。
還有一種方法叫“情節(jié)鉤子”。比如,孩子讀完《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你可以告訴他:“羅爾德·達爾還寫過一本《女巫》,里面的女巫真的能讓人變成老鼠。你想知道查理那樣的孩子,遇到真正的女巫會怎么辦嗎?”
——用已知的興趣點,牽引出未知的領(lǐng)域。
三、閱讀方法不是“技巧清單”,而是“思維工具箱”
很多老師和家長一談閱讀方法,就列一堆術(shù)語:精讀、略讀、跳讀、速讀……可孩子聽得云里霧里。方法不是用來背的,是用來“用”的。
我更愿意把這些方法看作“工具”,每種工具解決不同的問題。
工具一:快速閱讀——用來“找路”
就像進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你不會一進門就盯著每一塊磚看。你先看地圖,知道哪是商業(yè)區(qū),哪是住宅區(qū),哪有景點。快速閱讀就是這張“地圖”。
我教孩子拿到一本新書,先做三件事:
1. 看封面和書名,猜這本書可能講什么;
2. 翻目錄,看看有哪些章節(jié),哪個最吸引你;
3. 選一兩段讀一讀,感受一下文字的風格。
這個過程不超過十分鐘,但它能幫孩子建立對全書的“空間感”。他知道這本書的“地形”,就不會在閱讀中迷路。
工具二:篩選法——學會“跳過”
孩子常有一個誤區(qū):讀書必須從第一頁讀到最后一頁,一個字都不能漏。其實不然。閱讀是主動選擇的過程。
我告訴孩子:“如果你在讀一本百科書,只想知道恐龍怎么滅絕的,那就直接翻到‘白堊紀’那一章。其他內(nèi)容,可以以后再看。”
——這不是偷懶,而是高效。
篩選法的核心是:明確目標。你想從這本書里得到什么?信息?情感?娛樂?目標不同,讀法就不同。
工具三:精讀——用來“挖寶”
當孩子遇到一段特別打動他的文字,比如《城南舊事》里英子看爸爸種花的描寫,或者《夏洛的網(wǎng)》中夏洛織網(wǎng)的段落,就可以進入精讀模式。
精讀不是慢讀,而是“深讀”。我會引導孩子問三個問題:
1. 這段話寫了什么?(事實)
2. 作者是怎么寫的?(手法,比如比喻、細節(jié))
3. 它讓我想到了什么?(聯(lián)想)
比如讀到“夏洛的網(wǎng)在晨光中閃著露珠,像一串串小星星”,孩子可能會說:“它用了比喻,把露珠比作星星,讓我覺得這張網(wǎng)很美,也很孤獨。”
——這就是從文字走向感受,從表面走向深層。
工具四:讀思結(jié)合——讓書“活”起來
閱讀最怕“讀完就忘”。解決辦法是讓思維動起來。
我常讓孩子在讀書時做“對話筆記”——不是摘抄好詞好句,而是寫“我和書的對話”。比如:
- “我不同意主角的做法,因為……”
- “如果我是作者,我會讓故事這樣發(fā)展……”
- “這件事讓我想起上周我和同桌吵架……”
這些筆記不需要工整,甚至可以畫小人、打符號。重要的是,孩子在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表達書中的內(nèi)容。心理學上有個“生成效應(yīng)”:當你用自己的話復述信息時,記憶會更深。
工具五:讀記結(jié)合——不是背,而是“留痕”
很多家長讓孩子做讀書筆記,結(jié)果變成抄寫比賽。其實,記的不是內(nèi)容,而是“觸動”。
我鼓勵孩子用“三句話日記”:
1. 今天讀了哪本書的哪一部分?
2. 哪一句話或哪個情節(jié)讓我印象最深?
3. 為什么?
這三句話,簡單,但有結(jié)構(gòu)。時間久了,孩子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在“完成任務(wù)”,而是在記錄一場場心靈的旅行。
工具六:讀寫結(jié)合——從“輸入”到“輸出”
讀得再多,如果不寫,思維就像只進不出的水池,會 stagnate(停滯)。寫作是閱讀的自然延伸。
我常設(shè)計一些小練習:
- 給故事寫一個不同的結(jié)尾;
- 以書中角色的口吻寫一封信;
- 把一段描寫改成詩歌。
有一次,孩子讀完《綠野仙蹤》,我讓他們寫“如果我也有一雙紅舞鞋,我會去哪里”。一個孩子寫:“我會去珠穆朗瑪峰,因為我想看看云是不是真的像棉花糖。”
——你看,書打開了想象力的門。
四、閱讀的終點,不是“讀懂”,而是“成為”
我們總希望孩子通過閱讀“學到知識”“提高成績”“寫好作文”。這些當然重要,但不是閱讀最深的意義。
閱讀的真正價值,在于它悄悄改變了一個人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它讓孩子學會共情,學會思考,學會在不確定中尋找意義。
一個經(jīng)常閱讀的孩子,會在別人難過時多一份理解,在面對難題時多一份耐心,在孤獨時多一份陪伴。
他可能不會立刻變成“好學生”,但他正在成為“完整的人”。
所以,別急著問“你讀了什么書”“記住了多少”,多問問:“這本書,有沒有哪一頁讓你停下來想了一會兒?”
那個“停下來”的瞬間,就是閱讀真正發(fā)生的時候。
書是一艘船,但最終,孩子自己會變成風。他們不再只是被書帶著走,而是借著書的力量,駛向自己選擇的遠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賴教員 華東理工大學 軟件工程
- 牟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英語
- 殷教員 中國政法大學 英語
- 嚴教員 清華大學 數(shù)學
- 辛教員 新疆大學 師范類物理學
- 王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張教員 北方工業(yè)大學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的設(shè)計與測試))
- 徐教員 香港的大學 經(jīng)濟學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王教員 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保險精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