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母慈父”對孩子心理有傷害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1-18】
專家: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失會導致孩子心靈問題
專家在心理衛生知識大講堂上表示,如果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失,會導致孩子的心靈發展出現問題。他們認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親密平等建設性的親子關系。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逐漸消失,引發擔憂
在深圳市康寧醫院舉辦的心理衛生知識大講堂上,主任醫師楊洪提到,父親在家庭教育中逐漸消失的現象令人擔憂。楊洪指出,現在咨詢心理醫生的家長中,十之八九是母親,很少有父親的身影。為了吸引父親們的關注,楊洪選擇了與父親有關的主題。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楊洪在演講中提到,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歷史上,雖然有一些關于母親教育的經典故事,如“孟母三遷”和“岳母刺字”,但關于父親教育的材料卻很少。現代社會中,家長會往往只有母親參加,父親的角色被邊緣化。
大多數父親對孩子關心不足,角色被邊緣化
根據一項調查,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子女是家庭的責任,但只有六成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獨自承擔了主導作用,只有一成的家庭由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楊洪指出,大多數父親對孩子或者不關心,或者態度粗暴,缺乏耐心。這可能與傳統觀念中的“男主外,女主內”有關。
父親的缺席對家庭結構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以及母親的過度關注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楊洪表示,不均衡的家庭教育會破壞正常的家庭結構和關系。一些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夫妻關系逐漸疏遠,因為母親將過多的關注放在孩子身上,導致夫妻關系變得平淡,家庭出現了“第三者”。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家庭結構。
父親的缺失會導致孩子心理偏離正常軌道
楊洪指出,父親放棄教育陣地后,母親會高度熱情地填補這個空缺。然而,這種錯位與顛倒會導致孩子心靈偏離正常的軌道,產生心靈扭曲。單身母親可能會覺得孩子缺少父愛,過度地關注或者補償孩子,但這種過度關注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單親家庭也有其優勢,例如孩子更容易樹立責任感、更自立和更關心他人。
父親扮演的角色無法被母親替代
為什么母親不能取代父親的角色?楊洪從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心理來解釋這個問題。男性通常更加粗心,他們提供了孩子成長所需的“主干”,而母親則提供了細心的照料。只有主干和細枝相結合,孩子才能長得高大茂密。
另外,父親具有膽大的特點,有利于維護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而母親相對膽小,提供了安全感。父親的缺失會導致孩子性別認同感和身份認同的問題,使得孩子難以適應社會。
家庭教育要注重父母雙方的責任
家庭教育應該注重“宜粗不宜細”,要分清主干和細枝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相輔相成,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父親不應放棄教育的角色,母親也不應爭奪教育的權力。
在單親或者分居的情況下,孩子可能會缺乏父親的教育。楊洪認為,母親不應隨意填補這個空缺,而是要保持缺失的狀態。此外,孩子學習男性的影響不一定需要來自父親,他們可以從其他男性榜樣中學習。社會也提供了許多學習機會。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
- 多教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安全工程
- 周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師范)
- 于教員 北京大學 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