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體罰的學問:家長如何拿捏分寸?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10-13】
寶貝們的世界總是充滿了探索和意外,一不留神,小錯誤就像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這時候,咱們當爸媽的,該怎么應對才算是恰到好處呢?中國早教界的明星人物馮德全老師,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拋出了這么個觀點:“在我看來啊,孩子犯了錯,適時適度地動動手,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他提倡,根據自家寶貝的性格,量身定制一套體罰規則,然后一臉正經地告訴孩子:“小寶貝,聽好了,要是你碰了這些底線,爸媽可得‘手下不留情’了哦!”
不過,說到這“手下不留情”,到底啥時候能用,啥時候得收著?馮老師劃重點了:“記住啦,1歲半以下的小奶娃,還有6歲以上的大孩子,這倆年齡段,體罰可是大大的不行!”為啥呢?1歲半以內的小家伙,做啥事兒都是懵懵懂懂的,體罰可能會誤傷他們那顆嫩芽似的心靈,影響生理心理的成長;
而6歲以上的,已經懂得臉紅心跳了,這時候的體罰,容易在他們心里留下一道疤。
馮老師還特意強調,體罰,得講究方法,別拿工具,更別當著外人的面。“工具太嚇人,用手輕輕拍打小手或小屁屁就行。再說,孩子雖小,面子可大,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所以呀,真要教訓,還是找個沒人的角落吧。”
馮老師給家長們敲黑板了:“原則問題上不含糊,心情不好也不能亂來。老話說得好,罵多了不怕,打多了不驚。孩子要是經常挨打,那可就成了‘銅墻鐵壁’,啥教育都進不去心。體罰嘛,偶爾用一次,那才是‘特效藥’。”
反過來,就算家長心情好得像過年,一旦孩子踩了雷區,也得狠下心來。“體罰最怕的就是關鍵時刻心軟,那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懲罰,跟撓癢癢似的,根本不起作用。”馮老師這么說。
言而總之,教育這檔子事,尤其是涉及到“體罰”二字,家長們得像走鋼絲一樣,小心翼翼,既要有愛,也要有度。畢竟,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學會成長,而不是在恐懼中迷失。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岳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 印教員 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 小提琴演奏
- 肖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人工智能
- 劉教員 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小學教育
- 金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公共事業管理
- 卓教員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金融學
- 馬教員 中國傳媒大學 廣告學
- 譚教員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付教員 商洛學院 護理學
- 張教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