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閱讀應試策略與技巧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10-02】
篇1:高考散文閱讀應試策略與技巧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
對于高考散文閱讀的答題方面我們也需要掌一些技巧和套路,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高考散文閱讀答題能力。下面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下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供參考!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滿分技巧
1、高考散文閱讀需加深理解
閱讀一篇散文,我們必須明白三個問題,即“寫的什么?怎樣寫的?為何這樣寫?”
要搞清這些內容,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關注“標題”,理清“思路”,抓“關鍵語句”,理解“主旨”。
“標題”,提供了閱讀的線索,隱含著寫作對象、重要內容等信息,與文章的主題有著密切的聯系,閱讀首先從標題開始,必須加以關注。
2、高考散文閱讀需理清“思路”,整體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們對文章思想內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3、高考散文閱讀需局部把握,抓住關鍵。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關鍵詞語”“關鍵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議論句,過渡句,修辭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強的概括力。
這些語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點,或者是作者的主觀情感,或者體現作者的觀點態度。因而,我們在閱讀時要特別留心,必須重視這些語句的作用。把握住這些語句,我們就能夠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脈絡。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上有哪些套路
1、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
①文章以什么為線索?請你進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為思路安排的文章結構外,本文主要分幾個畫面來寫,這些畫面是如何組織到一起的?
②高考散文閱讀中概括文章寫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點)
2、解題思路:答題程序應該是分析層次結構,把握段落大意,然后準確切分文章層次并概括層意,最后把層意按照先后順序組合起來。
3、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格式:
先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篇2:高考散文閱讀應試策略與技巧
高考散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
高考語文中的散文閱讀是一種題型,也是考生比較容易失分的題型之一,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語文散文閱讀的答題技巧,供參考!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答題技巧套路
第一步——做題之前的讀文
這一步要求有“三讀”。“一讀”――文章主題。“二讀”——文章結構。“三讀”——讀出重點詞、句、段。
首先,一定要讀出文章的主題。現在的現代文閱讀大多是閱讀鑒賞散文。散文“形散而神聚”,是指散文取材廣泛而主題集中。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如何圍繞文章的中心來選材,一定要讀出文章的中心。另外,很多問題表面上沒有考文章的主題,但是回答的時候必須答出主題。例如,問文章的某段材料什么作用。文章的材料能有什么作用呢?其中必答的一點是,它一定是為了表達中心服務的,尤其是正面的材料的時候,就必須答出這段材料為某某中心服務,很好地表達了某某中心。因此,第一步中一定要盡量讀出文章的主題。
其次,要讀出文章的結構,作者的思路。理解了文章的思路對理解文章主題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兩個問題要同時解決。而且,理解了文章的結構思路,對于常出現的大分值概括信息題是必要的,可以避免出現遺漏信息點。再者,讀清楚了某些結構,例如,總括段、過渡段等,可以幫助回答某些問題。
再次,要勾畫出文章的重點詞句。何謂重點呢?例如各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中的中心詞,例如段落中的抒情或者議論的句子,因為它們常常是作者最直接表達主題的地方,也常常是后面做題時的最主要的參考信息。因此,在讀文章時應該把它們做個簡單地勾畫標明。
第二步——化題
所謂“化題”是指,我們接觸文后的問題時應該清晰明了出題人的命題意圖,至少知道這道題目具體考的是什么。例如,題目問:文章開頭寫了某某內容,你來分析評價一下。這樣的問題實質考的是什么呢?我們進行一下化題:文章開頭內容分析評價——考察散文開篇選材的作用——可以從對內容、結構和主題三方面的作用來回答。那么我們化完的題目實際是問:這篇文章開頭所選的材料對文章的內容、結構、中心所起的作用。文章開頭的材料在內容上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如果與表達的主題一致,那么常常是開篇立意。如果與文章主題相反,那么常常是欲揚先抑。結構上能有什么作用呢?大致是全文的總綱或者鋪墊之類。對主題的作用呢?大致應該是開門見山標點明主旨之類。
第三步——作答
作答,原則是“依據原文”。按照不同的類型可以歸納為三種。第一,直接來自于原文。這樣的題目常常是歸納概括信息或者詞語語境意的理解等題目。第二,利用原文的信息進行修改得到答案。這樣的修改常常是概括幾個段落的中心句組成一個句子或者幾條信息,把抽象的句子換成直白的說話,把排比的句子壓縮成一個簡練的句子等等。第三,是需要學生自己組織答案的。但是除了可能出現在題目最后的那道“半開放題”(依據原文的某個地方談談你自己的觀點或驗證觀點的材料之類的題目,“半開放”體現在一半來自原文的理解歸納,一半來自學生的材料),剩余的題目常常是知識的遷移,往往是依據原文回答知識點,例如表現手法、修辭等。注意下這些可以得分的詞語必須明確,例如,自然景物描寫的作用、欲揚先抑的作用、過渡段的作用、結尾議論抒情對深化主旨的作用等等。
語文散文閱讀的分類包括哪些
記敘散文: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還有的側重是記寫一定的風物、場景。作者對它們不是純客觀的描述,而是將外物與內情融合起來,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抒發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發的是怎樣的感情,如何抒發,都與文章揭示的思想意義是否深廣有極大的關系。
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同一般議論文一樣,要求觀點鮮明、概念準確、說理充分、層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邏輯推理,嚴密論證。常見的文學性很強的隨筆、雜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屬此類;作者常常借助于對古今故事、花鳥草蟲等具體事物的描敘來說理,顯得妙趣橫生并富于感情。
篇3:高考散文閱讀應試策略與技巧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題超實用解題技巧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題時很容易失分的一部分,下面有途網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語文散文閱讀解題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解題要讀懂散文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這是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的重要特點。所謂“形散”,是指散文選取材料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組織材料,結構成篇自由;表現方法不拘一格。所謂“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高考語文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么廣泛,表現手法多么靈活,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文章的主題。
(一)一篇高考語文散文閱讀,我們必須明白三個問題,即“寫的什么?怎樣寫的?為何這樣寫?”
要搞清這些內容,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關注“標題”,理清“思路”,抓“關鍵語句”,理解“主旨”。
“標題”,提供了閱讀的線索,隱含著寫作對象、重要內容等信息,與文章的主題有著密切的聯系,閱讀首先從標題開始,必須加以關注。
(二)理清“思路”,整體把握。任何一篇高考語文散文閱讀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們對高考語文散文閱讀文章思想內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高考語文散文閱讀段意、劃分層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線索”,能理清思路。“線索”常有這樣幾種:①以中心事件為線索,②以感情為線索,③以具體事物為線索,④以時空變化為線索。
3.分析表現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高考語文散文閱讀文章中的照應、對比、襯托、穿插、虛實結合、欲揚先抑等表現技巧都體現了作者寫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關鍵。
要想抓住高考語文散文閱讀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關鍵詞語”“關鍵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議論句,過渡句,修辭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強的概括力。
這些語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點,或者是作者的主觀情感,或者體現作者的觀點態度。因而,我們在高考語文散文閱讀時要特別留心,必須重視這些語句的作用。把握住這些語句,我們就能夠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脈絡。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們更不能忽略高考語文散文閱讀文章的開頭、結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處境等方面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
超實用散文閱讀解題技巧
1.明確全文主旨。通過“題目、開頭、結尾”三位一體找文章的主旨。另外還要注意題目、文中議論抒情性語句和有主旨傾向的重要句子。
2.審清高考語文散文閱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問的是什么)
3.注意研究關鍵語句。
4.找到題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體確定作答范圍。
6.縮小范圍,仔細取舍,做出答案。
篇4:高考散文閱讀應試策略與技巧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題型分析及解題技巧
形散而神不散,這是散文的重要特點。所謂“形散”,是指散文選取材料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組織材料,結構成篇自由;表現方法不拘一格。所謂“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么廣泛,表現手法多么靈活,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文章的主題。下面有途網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語文散文閱讀題型分析及解題技巧,供大家參考。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這是散文的重要特點。所謂“形散”,是指散文選取材料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組織材料,結構成篇自由;表現方法不拘一格。所謂“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么廣泛,表現手法多么靈活,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文章的主題。
(一)閱讀一篇散文,我們必須明白三個問題,即“寫的什么?怎樣寫的?為何這樣寫?”
要搞清這些內容,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關注“標題”,理清“思路”,抓“關鍵語句”,理解“主旨”。
“標題”,提供了閱讀的線索,隱含著寫作對象、重要內容等信息,與文章的主題有著密切的聯系,閱讀首先從標題開始,必須加以關注。
(二)理清“思路”,整體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們對文章思想內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劃分層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線索”,能理清思路。“線索”常有這樣幾種:①以中心事件為線索,②以感情為線索,③以具體事物為線索,④以時空變化為線索。
3.分析表現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應、對比、襯托、穿插、虛實結合、欲揚先抑等表現技巧都體現了作者寫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關鍵。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關鍵詞語”“關鍵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議論句,過渡句,修辭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強的概括力。
這些語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點,或者是作者的主觀情感,或者體現作者的觀點態度。因而,我們在閱讀時要特別留心,必須重視這些語句的作用。把握住這些語句,我們就能夠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脈絡。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們更不能忽略文章的開頭、結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處境等方面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
1、語句作用題 2、段落結構作用題 3、藝術技巧作用題 4、人稱作用題
5、標題作用題 6、景物描寫的作用 7、寫作內容作用題
(一)、語句作用題
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從內容或表達效果和在文句結構上的作用兩個方面去分析。
看語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與標題、開頭、上文、下文、結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二)、段落作用題
語句、段落命題特色
1、作用分析題是指題干帶有“作用”或“好(妙)處”等詞語,命題指向于分析綜合的一種常見題型。
2、這種題型具體的命題指向有二:一是某處句子(位置或在開頭或在結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詳寫的內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這種題型考查角度分單向和多向兩種。單向考查為只考內容或結構或表達技巧。多向考查為同時考查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作用,或結構表達和表達技巧兩方面作用。單向考查題干中直接出現“結構(內容)作用”,雙向考查題干只籠統地問“有什么作用”或“對文章的表達作用”。
4、常見提問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畫線句子(或開頭、結尾)有什么作用(好處)?在結構中有什么作用?對文章的表達有什么作用?變式提問:開頭為什么從××××寫起?作者寫這些句子(節)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寫××××內容有什么作用(好處)?變式提問: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5、無論哪種命題指向或提問角度,答題時必須聯系文章整體,答案要具體、周全。語句、段落作用分析題總結:作用分析題主要是針對分析綜合考點而設置的常見題型。
要做好這種題型,須從三個方面建立模式:
1.知識模式(儲備)
(1)、首句(段)——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后文鋪墊,埋下伏筆。
尾句(段)——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后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
轉承句(段)——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點睛句(段)——點明全文中心,統領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尋味,讀后能給人以啟迪。
情感句(段)——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2)、散文主體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體材料可更好地表現主旨;穿插性材料對主體性材料起著補充、豐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潑,曲折有致,豐富或深化主旨。
2、思維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圍。這些都是答作用題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內容,以此作答,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關聯作用。即使題干上沒有要求說“具體”作用,在答題中也切不可籠統回答“承上啟下”。
(4)、根據不同文本的內容安排,有時還要結合表現手法所起的作用考慮結構作用。這類手法的作用還有“對比”“襯托”等。
3、答題模式
結構上:常見的表現手法
1..承上啟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過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轉而寫到……
2.引起下文:為下文寫……埋下伏筆,為下文寫……張本,為……進行了鋪墊,呼應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
3.總結上文:呼應上文……,點明了全文的主旨,并進一步……,卒章顯志,表達了……
4.線索:貫穿全文的線索,在文中X次出現,層層遞進,逐層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內容上:是為了寫什么或為了說明什么(主要內容或主題),抒發了作者……情感,表現手法、用得比較生動的詞句及其表達效果
(2)、關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題模式。??
①對當前語段的內容作用;
②對全文的作用;
③豐富文章內容或富有詩意等。
④增加權威性、文學性、歷史性、文化性(視文體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羅列)。
篇5:高考散文閱讀應試策略與技巧
能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考點中要求的比較重要的能力。它要求:先篩選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進行歸納、綜合、概括、提煉,形成簡潔而正確的答案。
去粗取精 整體透視
高考現代散文閱讀中經常會考到歸納文章要點的題目,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把握的基礎上,①“去粗取精”:緊扣材料中關鍵語句,重點理解重點段、關鍵詞、中心句;②綜合句意:對沒有明顯中心句的語段,即對每個獨立句意或對重要句子的意義進行綜合歸納,提取內在內容上的“公因式”;③整體透視:對表達含蓄的文章,宏觀全文,分析“潛臺詞”,聯系主旨,歸納要點。
具體步驟應該是:①找到相關材料的位置范圍,要點要么在關鍵段中(總起總結段、過渡段),要么在主體段中,局部的要點在題目提示的限制段中;②切割一“塊”。即在鎖定與答案有關信息段落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包圍圈,再鎖定在一段或幾段中的某一“塊”。有時可以依據寫作的角度切“塊”,有時可以依據內容上的關鍵詞切“塊”,有時又可以依據語句上的聯接詞(關聯詞、序數詞、插入語、介詞等)切“塊”;③抽“條”。即在鎖定“塊”的基礎上,分出“條”來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煉概括,方能得出比較準確的答案。如上海春季高考第8題,第(10)段“鐵血內涵”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就是這一類型的題目。答案應該鎖定整個第(10)段。第(10)段說,古鎮的石板見證過更久遠的歷史,這里是古代名將韓信、梁紅玉的出生地,韓世忠、梁紅玉曾駐兵于此與金兵對峙,其金戈鐵馬之聲仍在古鎮上回蕩。韓世忠、梁紅玉是民族英雄,他們率兵抗金是為了實現恢復大宋江山、人民安居樂業的愿望。所以將這些信息整合起來,加以抽象、凝練、概括,“鐵血內涵”在文中的意思即是:抗敵御侮、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全面把握 分而治之
而篩選并整合現代散文中的信息,有時候并不是要切一“塊”或“兩塊”,而是要綜觀全文,那就是與答案有關的信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那就要對全文進行整體把握。如上海秋季高考第11題,綜觀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要求分三點進行概括。這就要先找到“重西湖”在文中的位置。“重西湖”出現在第9段,“清詩人袁枚有詩曰:‘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這句話在文中起過渡作用,說明“重西湖”的原因不僅在后幾段,也包括在前面的各個段落中,而且題干要求要綜觀全文,做了明確提示。前面幾段寫了哪些與西湖有關的內容呢?第3段寫道,杭州有茶,西湖四周處處皆有喝茶人,天天在品著一份生活的情趣。第4段寫道,杭州有音樂,湖邊的草坪上飄浮著像《梁祝》這樣的音樂。第5段寫杭州的樹,當然包括西湖邊滿目蔥蘢的樹。第6段寫杭州更多的是公園,而西湖邊隨便切一塊下來便是公園,而公園美在有各式各樣的傘。第7段寫杭州最不缺少的是文化,與西湖有關的詩文和西湖的一草一樹一花相互映襯,令人神往。西湖當然離不開水,而第8段寫的西湖的水,是蘊藏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水,這里有悠遠不盡的故事,有傳說,有民族英雄,也有與西湖有關的文人。后面第10、11、12段,即是對民族英雄、文化名人的具體解說。第13段,則寫出杭州人為明日西湖繪制了一幅幅的藍圖,西湖展現的,是美,是和諧,是大氣。這樣就把所有與“重西湖”原因有關的重要信息都篩選并提取出來了,然后再抽條歸納,跟西湖自然美景有關的有哪些,跟西湖歷史文化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有哪些,跟西湖未來憧憬有關的有哪些,由此便可以整合出三條答案:(1)西湖風景優美(2)西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蘊(3)西湖人有抱負和氣度。
歸結起來,篩選并整合現代散文中的信息,要注意:(1)整體把握,切塊分割;(2)篩選并提取出所有與答案有關的重要信息;(3)抽條歸納、概括,形成凝練而清晰的答案。
光明中學 高級教師 李新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