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懶散不自律該怎么辦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2-02】
培養孩子自律的重要性
自律性對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缺乏自律的孩子往往缺乏壓力和緊迫感,容易變得懶散。因此,培養孩子的自律性是非常有利的條件。
1. 讓孩子自己制定計劃
父母過度照顧孩子,會讓孩子失去鍛煉自己的機會。與其每天早上催促孩子起床,不如讓孩子自己定鬧鐘和決定時間。對于七歲之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拖延狀況并不是因為缺乏自律性,而是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還不足以準確理解時間。
2. 成為孩子的榜樣
孩子天生具有模仿的本能,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對象。因此,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成為孩子的榜樣,要對自己的言行嚴格要求。
在家里要保持整潔,把物品放在應該放的位置。如果地上臟了,要及時清理,并經常進行大掃除,讓房間保持整潔。同時,要養成看書的好習慣,以此來影響孩子,讓他們熱愛學習和保持干凈。
3.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養成任何習慣的最初階段都是最困難的,孩子不能完全依靠自律,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可以逐步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將大目標拆分成小計劃,一步步完成。相信不久之后,孩子會充滿信心地說:“我能完成!我能追上!”
4. 培養孩子堅持做一件事的習慣
自律的人通常都有至少一個長期堅持的好習慣。這個習慣可以是生活、學習、娛樂或健身方面的,但必須對身心健康有益。在這里,建議培養孩子熱愛運動的習慣。
5. 讓孩子明確自己的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漫無目的的做事是不會取得好效果的。如果孩子只是在父母的催促下才能完成任務,他們只會應付了事,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在孩子做任何事之前,家長應該耐心地幫助孩子理解做事的目的,并找到一些參照物,讓孩子更形象地記住自己的目標。
孩子懶散的原因
1. 家長懶散的影響
孩子非常善于模仿,尤其是模仿家長的行為。如果家長經常懶散,讓別人為他們做本該自己做的事情,或者抱怨工作辛苦,孩子會模仿這種懶散的心態和習慣。
2. 學習環境的影響
對于許多孩子來說,他們并不完全不喜歡學習。然而,在學校受到老師的管教,在家里又受到父母的管教,這種環境和氛圍會讓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孩子將學習視為一項任務,只是為了完成而已。
要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自己制定計劃、成為孩子的榜樣、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孩子堅持做一件事和讓孩子明確自己的目的來實現。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孩子的榜樣,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