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歲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1-25】
怎樣教育十一歲孩子偷東西的問題
不要給孩子冠以“偷”的罪名
當發現十一歲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時,家長不應該用“偷”這個罪名來定性孩子的行為。這種行為往往是因為占有欲在作祟,孩子看到別人的東西好看,自己沒有就拿來,這并不是有意識地“偷”東西,他們甚至不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因此,家長應該運用智慧來引導他們,而不是給他們貼上“小偷”的標簽,以免讓他們感到自卑和委屈。
鼓勵孩子承擔責任
有些家長習慣用打罵來教育孩子,但打完之后卻沒有后續。這樣做并不能讓十一歲的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家長第一次發現孩子偷東西時,應該要求孩子歸還物品并道歉,如果物品已經損壞,孩子還要承擔賠償責任,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為必須要負責任。在教育孩子時,除了讓他們明白是非對錯之外,還要讓他們清楚行為帶來的后果和處理結果。
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對于十一歲孩子的偷拿行為,家長不能因為面子問題采取包庇的做法。當孩子看到父母包庇自己的錯誤時,無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因此,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要告訴他們偷拿別人的東西是可恥的,讓他們明白使用別人的東西需要征得許可,否則不能隨意動用。
了解孩子的原因
很多時候,十一歲孩子偷竊的行為是因為他們非常喜歡某個東西,卻沒有得到。家長應該和孩子多溝通,了解是不是零花錢給得太少,或者孩子多次向父母提出購買某物的要求卻被拒絕等等。只有及時了解孩子真正的原因,才能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習慣。
十一歲孩子偷東西的原因
尋求冒險刺激
有些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只是為了尋求冒險刺激。他們覺得偷拿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沒有發現,這是一件非常神秘刺激的事情。雖然偷拿不是好事,但家長不需要驚慌失措,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小偷。只要分析孩子具體的心理原因,進行合理引導,孩子就能很快改正。
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孩子可能在家里要求父母買某些東西,卻沒有得到滿足,孩子對這些物品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們只能拿其他孩子的東西來填補心理上的滿足感。因此,家長應該正確教導孩子,引導他們釋放這種心理需求,及時觀察并幫助孩子調整,給予適當的滿足。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