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修養和習慣是最好或最壞的教育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2-10-24】
父母的修養和習慣是最好或最壞的教育
有個爸爸不喜歡讀書,但每天他都強迫自己讀書,為的是讓年幼的女兒看到爸爸在讀書,從而讓女兒也喜歡上讀書,喜歡學習。這個行為確實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是個好榜樣。 但是,很多父母不理解這一點。
一個媽媽最近很煩惱,孩子才3歲,便秘很久了。了解一下孩子吃飯的情況,他只喜歡肉,很少吃青菜和水果。經過進一步的了解,發現孩子挑食是有原因的,因為他的父母也有同樣的飲食習慣。
生活中這樣的景象比比皆是。飲食生活、言行會遺傳嗎?當然不會,但是這些可以模仿學習。爸爸對兒子進行拳腳教育,兒子就會在幼兒園經常打架。要求女兒禮貌待人,但媽媽卻對鄰居惡語相向。
孩子可以通過觀察、閱讀和聽別人說話,學會模仿人類的行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首要環境,也是最重要的成長環境,可能伴隨孩子的一生。
中國有句俗語“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證了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四書·大學》中寫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自身。”想教育好子女,關鍵是修身養性。由此可見,父母的話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身教,是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直接或影響孩子的教育方式。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教育形式。不管父母們自覺還是不自覺,他們自己的行為都起著一定的教育作用。
孩子社會經驗少,社會接觸面也很窄。父母自然成為他們模仿的榜樣,父母也成為他們最早也是任期最長的教師。
采用身教這種教育方式,首先,要求父母們嚴格注意自身的修養。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
過度的打扮容易誤導孩子趕時髦。 父母過度的穿著容易給孩子樹立時髦外表的不良榜樣,使孩子誤以為時髦的裝扮很重要,助長趕時髦、穿名牌的消費心理,分散孩子學習的專注力。
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穿著大方整潔,比時髦服飾和名牌服裝更受人尊重,讓孩子養成節儉干凈的穿著習慣。要培養孩子的健康習慣,鼓勵他們參加散步、打球等體育鍛煉。
吵架打架容易讓孩子傾向暴力。父母吵架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分歧,出現暴力沖突時,容易讓孩子誤會“吵架也能解決問題”,模仿父母用拳頭解決問題,助長孩子的暴力傾向。因此,夫妻在家庭瑣事上有分歧時,要平靜溝通、協商解決,切不可在孩子面前大聲爭吵、動手。
迷戀網絡容易誤導孩子產生網癮。有的家長有空就用手機玩微信、打游戲,或者上網聊天。 這會讓孩子對手機和網絡世界產生興趣。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時間過久,屏幕照射時間過長會影響孩子的睡眠,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一些父母一邊教孩子吃飯時不要玩手機,一邊自己用手機發微信。言傳不如身教,有孩子的家庭必須制定手機電腦的使用規則,要求所有家庭成員都遵守,才能很好地預防孩子的網癮。
家長喜歡說三道四,誤導孩子輕視德育。很多父母,尤其是女性,喜歡對別人的長相和行為說三道四。有些父母說閑話時不注意避諱孩子,讓孩子覺得在背后說壞話是可以的,漸漸地,孩子也學會了這樣的行為。有這種不良行為的孩子,會在背后編造故事,挑撥孩子之間的關系,欺騙父母和老師,嚴重危害孩子的德育,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和道德修養。因此,作為父母要重視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即使有需要討論的人或事情,也要避免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并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批評容抱怨易誤導孩子缺少自尊。有些父母經常抱怨工作上的不滿、身材上的不滿、生活上的不愉快、金錢上的匱乏等問題。這會影響孩子的自信,產生自尊的問題。給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息,“爸爸沒有本事,我也很笨”。削弱了學習吃力、成績差的孩子們的自尊,使他們不想進取。所以,工作和生活中不順心的事情就留在枕邊,去愛人那里得到安慰,不要守著孩子批評和抱怨。
攀比說教讓孩子產生叛逆。有些父母喜歡和人比較,工作不如朋友理想、收入比鄰居少、孩子學習不如同學好等等,一上來就對孩子說“看看鄰居家孩子如何如何”、“你同學某某怎樣怎樣”、“你為什么比不過誰誰誰?” 大人和孩子都有自尊心,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對孩子來說,這樣的說教非但沒有調動其積極性,反而容易起反作用。
吸煙酗酒誤導孩子不良嗜好。 有些父母因為工作原因社交應酬多,煙不離手。工作壓力大,經常借酒消愁。這會給孩子傳達錯誤的信息:吸煙可以交朋友,飲酒可以緩解壓力。 久而久之,孩子模仿大人抽煙交朋友,嘗試飲酒以緩解學習壓力,逐漸對煙酒產生好感,甚至上癮。父母應該自己尋找更積極的解壓方式,比如鍛煉身體、戶外旅行、和朋友聊天等。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陳教員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漢語言文學
- 胡教員 福建醫科大學 五年制臨床醫學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地理信息科學
- 胡教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安全工程 法語
- 姜教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金融
- 夏教員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會計學
- zl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凝聚態物理
- 黃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機器人)
- 張教員 北京理工大學 電子信息
- 張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機械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