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習慣,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父母記住這個“黃金法則”,可省不少力氣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4-26】
孩子的習慣養成:從暗示到慣常行為的改變
鵬鵬的不良習慣引起了家長的擔憂
朋友的兒子鵬鵬上一年級了,一學期結束快把她急哭了,不僅學習跟不上,老師三天兩頭在家長群里提醒她:鵬鵬在學校又犯錯了!有時候朋友還要被班主任請到學校去當面批評。
細問之下得知,鵬鵬在學校里簡直是小朋友中的另類,其他小朋友都很聽老師的話,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很多行為習慣都已經有所規范。只有鵬鵬,老師說老師的,他做他自己的:上課東張西望,不認真聽講,回答問題不舉手張口就來;想上廁所也不打個報告,當著全班同學和老師的面就徑自走出教室;已經一年級的學生了,每天還要自己帶著小玩具來學校玩等等一系列違反學校老師規定的事情。面對老師的批評,鵬鵬從不放在心上,更別說加以改正了。
習慣的重要性
這一切的起因,讓我想起了朋友從她兒子小時候就奉行的“放養式”教育。因為朋友的成長之路被父母約束得過多,童年讓她覺得很壓抑,她不想要兒子跟她一樣,就采取了隨意而為的“政策”,對兒子不多加干涉,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睡就睡,并沒有刻意去培養孩子的習慣。
在家倒是無妨,但一旦從家里走出去,沒有好習慣是寸步難行的,面對校園生活、學習,沒有盡早培養好習慣的孩子是很難融入集體,學習跟不上也是理所當然的。
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等同于機械的行為動作
父母不需要給孩子先制定出“習慣”的框框條條,然后強制孩子去執行,當孩子凡事都聽從于一個成天規范他的教條,會疲于應付,習慣性服從到最后往往會成為孩子將來發展的最大絆腳石。并且,這樣的孩子也會越來越不愛動腦筋了。
改變孩子的習慣需要注意的事項
家長在改掉孩子壞習慣之前,要先思考一下為什么會有這一行為,也就是思考行為背后的暗示,了解為什么養成這一習慣,到底其中的暗示和獎賞是什么,才能對癥下藥,提供同等的暗示和獎賞,以改變孩子原來的慣常行為。
因為習慣不可能徹底清除,只能去改變發生的形式,所以家長可以好好利用這個“黃金法則”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舉止習慣。
找到不良習慣背后的暗示
如果想要孩子改變一些不良習慣,首先要了解到孩子這么做背后的原因,比如想要孩子改掉喜歡打游戲的壞習慣,就要先了解孩子沉迷游戲背后的習慣回路:其暗示是游戲的感官刺激大,比其他事情容易引起注意和興趣。
那么家長要知道的是,孩子喜歡的是打游戲帶來的輕松感和成就感,而不是玩游戲本身,那么可以找到其他同樣有感官刺激大的事情來替換這一習慣。
獲得獎賞
同樣從上個例子來說,從打游戲這一行為中獲得的獎勵也許是感覺放松,又或者是成就感,家長要找到另一個行為來替代不良行為,同時還要注意,這個替代行為是否獲得相同的獎賞,帶給孩子的渴望是不是同樣讓大腦出現潛意識的渴求。
改變慣常行為
孩子在對抗壞習慣時常常會反復,這不是孩子的自制力的問題,也許就是家長沒有意識到習慣背后的運作機制,出現不良習慣時一定不要強制干涉,要和孩子一起找到另一件能給大腦帶來渴求、獲得獎賞的事情來替換慣常行為。
因此,家長要知道的是,如果在暗示和獎賞不變的情況下,中間所有的慣常行為都是可以改變的。
總結
改變孩子的壞習慣需要家長注意習慣的暗示、獲得獎賞和慣常行為。家長要了解孩子習慣背后的原因,找到同樣具有暗示和獎賞的替代行為,并耐心引導孩子逐漸改變慣常行為。通過理解習慣的形成規律和運作機制,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舉止習慣。
今日話題:改變孩子的壞習慣不容易,家長們還有什么妙招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殷教員 中國政法大學 英語
- 嚴教員 清華大學 數學
- 辛教員 新疆大學 師范類物理學
- 王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張教員 北方工業大學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的設計與測試))
- 徐教員 香港的大學 經濟學
- 周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英語和高級翻譯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王教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保險精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