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過后如何總結,逆襲期中考試
【作者:牛教員,編號41584 更新時間:2017-10-16】
一、應該從哪些角度來反思自己?
1. 哪些知識點存在疏漏 這是第一大要義,也是考后分析的核心點,知道自己哪塊學得不到位才能有目的地去彌補。我們說考試一靠實力,二靠策略,三靠運氣,這里說的就是實力。后面我們重點分析。
2. 有沒有那些“考試的時候突然不會”的題目 這種問題的產生往往是因為對特定類型題目解法不熟悉,或者只記了一些解法,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稍有變形就無法正確應對。
3. 因審題、計算錯誤失了哪些分 這種錯誤往往源自于日常對自己的解題過程要求不高,題目一般做個大概,一看答案差不多就判定做自己對了。這樣是不夠的,你還必須要求自己平時做題的時候就嚴格自判,只要錯一點都必須標出來,逐漸養成認真對待計算每一步的習慣。
4. 考試時間安排是否合理 如果你考試時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那你平時一定是做題缺少時間概念,一道簡單的題也耗很久。那就必須要求日常練習就掐表計時、培養時間意識了,同時在考前做好大致的用時規劃,算好時間。
5. 其他考場習慣 這是策略問題了。你還應該反思下自己在一些考試環節上是否存在問題,比如書寫、用草稿紙、答題順序、適當放棄難題等環節。每一個問題被暴露出來、總結出來,你才能在日常的做題訓練中有意識地加以改正。
6. 其他可能存在的問題 比如文具的攜帶、考前最后復習的順序和內容、飲食睡眠、心態調整,都是我們應該在月考之后總結和改進的。總之,沒有什么是多問幾個問題解決不了的。
二、錯題要怎么分析?
查漏補缺,首先針對的就是錯題。題目做錯的原因有很多種:像概念模糊、推理不明、粗心大意、審題不清等,這種分類在分析每道題目時要用到,對于所有科目整體分析把握時,建議使用這三大類別區分統計:
1. 會做而做錯的題 分明會做,反而做錯了;心知肚明很有把握的題,卻沒做對;還有明明會又非常簡單的題,卻是落筆就錯;確實會,答案就在嘴邊盤旋,卻在考場上怎么也回憶不起來了。有時一走出考場立即就想起來了;有時試卷發下來一看,都不太相信是自己答的,當時在考場上怎么會做成這個樣子等等。 這類問題是低級錯誤。出現這類問題是考試后最后悔的事情。 ★ 如何消滅“會而做錯的題”呢?
① 詳細分析錯因 是由于審題出現失誤,看錯數字等造成的,那就定義為“審題錯誤”; 是由于計算出現差錯造成的,那就定義為“計算錯誤”; 有些錯誤是在草紙上做對了,往試卷上一抄就寫錯漏掉了,那就定義為“抄寫錯誤”; 總之,一定要分析的具體、清晰。
② 要定量 就是把這次考試的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分析,統計每種錯誤共有幾處。各科老師都會對試卷進行分析、講評,這非常重要。
③ 找出改進方法 比如說:“審題錯誤”是否問題出在著急慌張上或是觀察不夠準確。為什么著急慌張呢?為什么觀察不準確呢?可能是考試方法不當,也可能是心理存在問題或是外界干擾刺激等。對于改進“審題錯題”,有一種簡便易行的通用方法——“慢審題,快解題”。 再如“計算錯誤”是否由于草紙用得太亂。在考試時,草紙上的演算不能太亂。亂不亂的分界是當回頭查找時,你能否找到看清。
總之,你的改進方法針對性強否?實用性突出否?有效性明顯否?如能滿足這些要求,對你就是好方法。
2. 模棱兩可的題 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就是第一遍做對了,一改反而改錯了,或第一遍做錯了,后來又改對了,或回答不嚴密、不完整的等等。 這類問題是記憶的不準確,理解的不夠透徹,應用的不夠自如造成的。 ★ 如何攻克這類問題?
① 找出這些內容 要搞清楚它是屬于哪章?哪節?哪個或哪幾個知識點的問題等。
② 搞懂弄通上下功夫 首先翻翻書,找到那個知識點,認真讀一讀,深入思考,細細回味……經過這個過程還搞不懂,就要請教老師了。
③ 就是找類型題演練 沒有一定題量的積累是達不到舉一反三、運用自如的水平的,當然也不必搞題海戰術,這就因人而異了。
3. 不會做的題 找不到解題切入點,演算不下去等情況。這類題目往往都是綜合壓軸題,需要有解題能力。 ★ 那么,如何提升解題能力,來應對不會的題呢? 對于不會的題,你首先應該了解自己的基礎知識是否過關?考試的范圍肯定是同學們平時學習的范圍,那么是否漏掉了哪些知識點,或者沒有跟上老師的講課節奏。如果是基礎知識不過關就多記筆記,多總結知識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萬教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英語
- 尚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