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家長各持己見有話說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11-09-29】
正方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增多,經濟條件改善,家長們越來越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在一些家長和老師看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一定的道理,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盡量為孩子提供更多學習資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
受訪家長:李麗娟
女兒:8歲
“小孩早期
學習天賦好”
“早期(0到6歲)對孩子的教育,對她以后的成長會有深層的影響。”作為一個八歲孩子的母親,李麗娟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持肯定的態度。在她看來,嘗試讓孩子接受不同的事物,對以后激發孩子的興趣很重要。
李麗娟告訴記者,在孩子參加興趣班的問題上,她和孩子的外公有很大的分歧。孩子的外公覺得孩子天真爛漫,明白不了那么多。但在李麗娟看來,女兒有學習天賦,問題在于怎么去教。
“只要我們愿意教,教得好,孩子就能吸收!倍畠哼^目不忘的本事讓她很是驚訝,也非常開心。
教女兒唱歌、讀詩、陪女兒玩游戲卡……為了做好“早教”工作,李麗娟在女兒很小時就開始試著讓她接觸不同的事物。她告訴記者,平日里沒事時就會讓女兒學畫畫,學彈鋼琴,路過琴行便會帶女兒進去看樂器,讓她從小就各種樂器有初步的認識。 在李麗娟眼里,接受不同的事物可以激發孩子的天賦!靶『⒃缙趯W習有某種特定的天賦,只要從小給她接觸不同的事物,在小孩腦里或多或少總會留下些印象。讓她接觸不同的事物,以激發她的天賦,再根據她的興趣和表現出來的學習欲望去決定讓她學什么!崩铥惥暾f。
受訪老師:秦雪燕
任職學校:廣東博文學校
讓“無形刺激”激發興趣
針對“起跑線”的問題,秦雪燕老師分析了自己的觀點:有條件應該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也可以適當報讀一些興趣班。當然,不必讓孩子“起跑”得太早,家長應該摒棄注重小孩學前教育的觀點,太過注重學前教育只會適得其反。
“當小孩在上四五年級時,家長就可以開始給孩子一些興趣上的輔導與培養了!鼻乩蠋煾嬖V記者,因為孩子在四五年級時,才開始慢慢懂得哪個對自己有利,這時從他的興趣出發,選擇性的做一些興趣培訓,對孩子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帶小孩去參加興趣成果展,這何嘗不是一種培養小孩興趣的好辦法!鼻乩蠋熣J為,小孩在8-10歲左右有隨群的心理,看到別人表現的好,自己也會有想學的沖動,多帶他們去小孩歌舞大賽和興趣成果展,對他們來說是種無形的刺激。
當然,秦老師也提醒,不能因為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強迫孩子學一些自己并不喜歡的東西,而是應該引導他們去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
受訪老師:李月華
任職學校:中山華師附中
“好學校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
在李月華老師看來,教師才能多,自然會受到學校的歡迎、學生的喜愛;公司員工才藝多,也自然會受到老板的青睞;同樣,這一社會現象也延伸到當今的小孩,小孩成績好、才藝多,也會受到老師的贊揚、同學的羨慕。
李老師認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適當給孩子選擇一些興趣才藝培訓是有必要的!叭缃癖簧鐣F象所迫,只有讓孩子多學些才藝,才可能會為他(她)的將來埋下好的基礎!崩罾蠋煾嬖V記者,“當然,這也要以學生個人意愿為前提!
作為一名老師,同時也是一名家長,李老師坦言,盡管她一向尊重女兒的意愿,在報讀培訓班方面會由女兒自己決定,但心里卻希望女兒多學一點技能。
“我對她的學習方面要求比較嚴格。”李老師說,既然在學校了就要專心地去學習,不要求成績在學校冒尖,但必須比較優秀。
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想,李老師認為,家長為子女選擇好的學校,報讀一些培訓班,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的。作為家長,她也希望給女兒選擇好的教育機構。畢竟一個好學校往往包含了更強的師資力量,更好的教學設施、教學環境與學習氛圍,而這些對一個小孩的成長的影響非常重要。
■徐旭珊 羅丹丹
反方 過早學習等于揠苗助長
“玩”是兒童的天性。早期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長規律。
對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也有不少家長持反對態度,他們普遍認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參加興趣班或早教班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小培養琴、棋、書、畫方面的興趣,雖然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但家長不應強迫孩子上奧數、樂器等可能加分的興趣班,這樣可能適得其反,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在市內某幼兒園工作的陳老師告訴記者,在她所教的學生當中,參加興趣班與不參加興趣班所學到的東西,相差并不是很大。她認為,幼兒教育不適合用“填鴨”的方式,讓孩子忙于參加各類興趣班學習,搞得家長負擔重,幼兒的負擔也重,對小孩的發展并沒有好處。
受訪家長:蕭麗媚
兒子:9歲
讓孩子
順其自然發展
我不主張讓孩子接受提前教育,我向來認為應該順其自然,不要拔苗助長。不過,我主張自己的小孩盡量要和比她大一點的小伙伴一起玩,這樣能促進她的心智發育,增長見識。體型訓練或是舞蹈培訓更多是培養一種興趣或是氣質,當不得真。所謂奧數之類的學習就是把三年級的東西提前教給二年級的學生,人為地制造難度,有時候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面對這些做法,最重要的是家長的心態,首先我們全家都認定我家的女兒不是天才,學一點課外的東西,就是培養一點興趣,萬一能培養出一點特長來那就是萬幸了,很多時候就是告訴她想學成一點東西都是勤學苦練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培養她的心智。
受訪家長:李啟民
兒子:5歲
不能抹殺孩子的天性
每個年齡段都有每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我非常不贊同孩子幼小時期就學習,這樣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學習習慣。我個人認為,幼兒期的孩子知道他該知道的就夠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是順其自然的。我們應該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尊重兒童的成長規律。因為兒童就應該有兒童的樣子,“玩”是兒童的天性,我們不應企圖將兒童當作成人來看待,讓他們過早承受各種壓力。兒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只幫他報名參加了乒乓球班,一方面讓他活躍一點,另一方面也想讓他鍛煉鍛煉身體,讓孩子順其自然發展,不然會抹殺孩子的天性。
受訪家長:鄧錦倫
女兒:6歲
成功與否要看綜合指標
一個人的成功看的是綜合指標,包括做人、做事、財富、學識、幸福感等。不是拿到博士學位就是成功,也不是成了明星大腕、富翁就是成功!拔覀兊慕逃呀涊斣谄鹋芫上了,當每個孩子的業余時間都被培訓和學習占用,他們的天性就已被壓榨殆盡,我們泱泱大國,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是需要我們反思的。要知道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可是個不招老師待見的差學生。
受訪專家:孫迎春
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
中山市青少年宮專業社工孫迎春表示,在孩子的起跑階段,最需要的應該是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敖逃且粋漫長的過程,不能和比賽相提并論。每個孩子的起點不一樣,有的孩子開始跑得慢,但是后勁十足。因此家長沒有必要因為攀比、盲從的心理在開始階段就把孩子狠勁地向前推,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孫迎春認為,每個年齡段都有每個年齡段該做的事,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童年就應該在玩的過程中去培養感覺、知覺和動作,而不應該過早地去接觸抽象的事物,只有讓孩子在一個未知的空間里去充分地感受最真實的世界,當感性認識積淀到一定程度,再讓孩子開始接受抽象事物,這才是一個科學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不應該覺得只有學到了知識,才叫進步。其實,每一個游戲、活動對于他們能力的培養、性格的養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孩子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對孩子早期教育的心態不能帶有功利色彩,“揠苗助長”式的過度早教只會對孩子產生反作用。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萬教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英語
- 尚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