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不出數學題?8個真實有效的應對方法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25】
孩子面對一道數學題發呆,不是笨,也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沒跟上。小學數學不是靠背公式就能拿高分,而是靠理解、習慣和積累。下面這8個方法,家長和孩子都能用,不講大道理,只說怎么做。
1. 別急著看答案,先讀三遍題
很多孩子一看到題不會,馬上喊“我不會”,然后等別人講。其實,問題常常出在沒看懂題。讓孩子用手指著題目,一句一句讀,讀完問:“題目說了什么?”“要我們找什么?”“哪些數字是關鍵?”
比如:“小明有15個蘋果,吃了3個,又買了5個,現在有多少?”
不是直接15-3+5,而是先問:吃了是減少,買了是增加。讀懂了,題就解決一半。
2. 回課本,翻例題
孩子不會做作業題,八成是課本上的例題沒吃透。別一上來就刷題,先翻到對應章節,把老師講過的例題重做一遍。例題是標準模板,解題步驟、寫法、邏輯都藏在里面。
做一遍,再合上書,自己默寫步驟。能寫出來,才算真懂。
3. 錯題本不是抄題,是記“卡點”
錯題本不是抄題目+抄正確答案。要記:
- 哪一步卡住了?(比如:不會畫線段圖)
- 為什么錯?(單位沒換算、符號看反、計算粗心)
- 下次怎么避免?(寫一句提醒,比如“除法后記得驗算”)
每周翻一次,比做十套新卷子有用。
4. 每天15分鐘,專攻基礎口算
分數不會算?是因為加減乘除不熟。
每天晚飯后,拿出5分鐘,做10道口算:
- 兩位數加減(如:47+28)
- 一位數乘兩位數(如:6×34)
- 簡單除法(如:72÷9)
不用計算器,不用筆算,心算。堅持一個月,孩子做應用題的速度會明顯提升。
5. 畫圖,比列式更重要
小學階段,抽象思維還沒完全發展。遇到“和差倍”“行程問題”“雞兔同籠”,先畫圖。
比如:
> 甲乙兩人共跑1200米,甲比乙多跑200米,各跑多少?
別急著列方程,讓孩子畫兩條線段,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差200,總長1200。
一畫,答案就出來了:(1200-200)÷2=500,500+200=700。
圖形是孩子的語言,比公式更直觀。
6. 讓孩子講給你聽
做完一道題,別問“會了嗎?”,問:“你講一遍,我是學生!
孩子講的過程,就是梳理邏輯。講不清的地方,就是沒懂。
家長別打斷,別糾正,只問:“這里為什么這么算?”“這個數是從哪來的?”
孩子自己會發現漏洞。
7. 不要天天刷題,要定期復盤
別指望每天做20道題就能提分。
每周選一天,只做三件事:
- 重做上周錯題(不看答案)
- 把同類題歸類(比如:所有“平均數”題放一起)
- 找出最常錯的1個類型,下周重點練
復盤比刷題重要十倍。
8. 家長不說“你怎么這么笨”,說“我們一起來”
孩子做錯題時,最怕的是被否定。
不說“這題都錯,你怎么上課的?”
改說:“這道題有點繞,我們看看哪里卡住了?”
孩子需要的是支持,不是壓力。
一個安靜的環境,一杯溫水,一句“我陪你”,比任何補習班都有效。
數學不是天賦,是習慣。
一個每天讀題三遍、錯題有記錄、基礎口算不偷懶、遇到難題先畫圖的孩子,半年后,成績自然上去。
不需要報高價班,不需要買一堆資料。
把課本吃透,把錯題搞懂,把時間用在刀刃上,就夠了。
別指望孩子一夜開竅。
但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后,你會看到不一樣的結果。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地理信息科學
- 姜教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金融
- 夏教員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會計學
- zl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凝聚態物理
- 黃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機器人)
- 張教員 北京理工大學 電子信息
- 張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吳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
- 楊教員 北京聯合大學 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