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認真仔細的習慣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7-04】
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感到煩惱,很多媽媽抱怨過孩子粗心的毛病,因為粗心而影響學習成績。其實作為成年人,我們也有粗心的問題,說的明白點就是不夠認真,不夠專注。既然我們大人都會這樣,那為什么不能包容自己的孩子呢?
當你接納了孩子的“問題”,接納了這個結果,孩子才能放松下來,接受父母的指導和幫助,找到根本的解決辦法。
方法一:培養孩子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
一次只干一件事,干一件事就要干好一件事。看一個人是否是成功人士,不是看他做了多少件事,而是看一件事情是否做得非常成功。一次性,就是在做好一件事情之前不再做別的事情,直到把這件事情做到最好。干一件成一件,步步為營,你就會得到無比的信心和快樂!
那么在孩子的學習上,目標就是把一個個點一一知識學會。-學會是我們的目標。可以分小步驟,一次完成一小部分。每個小部分的目標就是正確率提高。剛開始可能會慢,但是堅持下去這個知識點就熟練了,這個習慣也能養成了。
方法二:關注孩子細心的地方
遇到孩子粗心的問題,一般的媽媽要么抱怨、要么批評,但這樣做往往效果不是很明顯。其實,媽媽如果轉換一下思維,圍繞細心做文章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一位媽媽曾經這樣介紹她的經驗:
有時,我不是盯住孩子因為粗心而犯的錯誤不放,而是尋找機會表揚孩子的細心之處。如孩子在沒有經過大人的提醒下把地板掃干凈了、孩子避免了一次以前經常會犯的錯誤等,我都會把這些記錄下來。
在我們家墻壁上貼著一張細心表,孩子每細心一次,我就給他畫一個紅色五角星;當五角星滿五個時,我就會給他一個小獎勵,如帶他去吃一次肯德基等;當小獎勵滿兩次時,我就給他一個大獎勵,給他買身新衣服、買個新文具盒等。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我發現孩子的細心點越來越多了,而粗心的毛病也明顯地減少了。
媽媽要特別注意這一點,當孩子出現粗心的毛病時,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簽。“你真是屢教不改”、“你就是一個&39;小馬虎蟲&39;,我看你這粗心的毛病是真改不了了”,當家長說出這樣的話時,孩子自己也會喪失信心。
人往往是有求證心理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我們努力去尋找孩子的細心點,并不失時機地肯定他、鼓勵他,孩子便會感覺自己真的很細心。當孩子的細心點越來越多時,細心便成為了孩子的一種習慣。
方法三:幫助孩子鍛煉專注力
一位10歲孩子的母親在解決孩子的粗心問題方面很有心得:
我家孩子數學成績不好,經過我和孩子仔細分析他每次做錯題的原因,我們得出一致的結論:不是題不會做,而是每次都會把題目看錯。由此,我得知,容易看錯題目就是孩子的“粗心點”。
于是,我便告訴孩子:“你粗心的原因是每到審題時,你的思維就滑過去了。怎么辦呢?以后你每次再做這樣的題時,先停一下,閉上眼睛數三個數,然后再睜開眼睛往下寫,這樣就不容易錯了。因為你沒讓思維滑過去,而是有意識地給它設了一個障礙。這就像警察叔叔在交通事故多發地段設置提示牌一樣。”
孩子用我教他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真很明顯,每次做作業時,因為粗心出現的錯誤少多了。
方法四、讓孩子自己總結學習經驗。
每次寫完作業,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每次考試結束讓孩子學會分析自己的漏分處,制作一個錯題本。找到錯誤的地方,自己想辦法改正。在這個尋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能力就培養出來了,這種學習的能力會給孩子的學習生活,將來的工作,帶來很多幫助。而家長只是孩子的支持者,鼓勵者。
不會去代替孩子焦慮,代替孩子成長。
另外,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家庭中,沒有一定的作息時間、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那么孩子做事丟三落四、馬馬虎虎就會成為“家長便飯”。
所以媽媽要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生活上,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學習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里,自己保管。學習上,要培養孩子養成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做完作業要檢查、課前要預習、課后要復習等好習慣。
生活、學習都整齊有序地進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當然也就是少有的現象了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