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討厭的四種談話方式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4-07】
如何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1. 嘮叨型
家長常常會對孩子的某個道理反復嘮叨,即使孩子已經知道。然而,這種嘮叨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低估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重復刺激會在大腦皮層上產生保護抑制的效果,導致孩子越聽越不進。因此,家長應該盡量避免這種嘮叨型的教育方式。
2. 遷移型
有些家長會把別人身上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壞事“遷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然后左叮嚀、右囑咐。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看作是壞孩子,從而產生對立的情緒。他們會對家長的說教充耳不聞,甚至反唇相譏。因此,家長應該避免這種提審型的教育方式,而是要理性地對待孩子的行為問題。

3. 提審型
有些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一些苗頭性的問題,就會立刻把孩子喊到別處進行“單獨審問”。然而,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看作是罪犯,產生極大的惱火情緒。他們會因為家長言過其實和忘加推測而感到憤怒,甚至離家出走。因此,家長應該以平和的態度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隱私,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4. 揭丑型
對于確實犯錯的孩子,有些家長喜歡在吃飯時進行“訓話”,或當著同學、親友的面大加數落,以泄心火。然而,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看扁了。這樣的行為嚴重挫傷了孩子希求保密、諒解和寬恕的心情,從而大大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進而我行我素,無所顧忌。
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1. 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予他們適當的自主權。孩子需要有自己的選擇權和決策權,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策時,家長可以以平和的態度進行引導和教育,而不是指責和訓斥。
2. 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
家長應該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讓他們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當孩子犯錯或出現問題時,家長應該以理性的態度與他們進行對話,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溝通方式可以增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感到被重視和被關心。
3. 鼓勵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和進步,而不是只關注他們的錯誤和不足。當孩子取得進步或做出正確的決策時,家長應該給予肯定和贊揚,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這樣的正向激勵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4. 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特長
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當孩子在某個領域表現出優秀的能力時,家長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價值和才能。這樣的培養方式可以增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得到認可和尊重。
結論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是家長教育孩子的重要任務之一。家長應該避免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教育方式,如嘮叨型、遷移型、提審型和揭丑型。相反,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鼓勵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特長。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梁教員 重慶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 萬教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英語
- 尚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冉教員 清華大學 應用經濟學
- 孫老師 大學講師 應用經濟學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