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學院畢業生“回爐”10次終成技術員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09-06-02】
首次面試太緊張
“我叫許士才,來自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機電一體化專業……爸爸媽媽都是農民……”
2008年10月,第一次參加面試的許士才磕磕巴巴地介紹自己。心臟劇烈跳動,牙齒不住地磕碰,大腦一片空白。雖然事先想好了自我介紹,但在面試官前,他只說了最“白”的那段。
這是亦莊開發區一家生產液晶顯示器的的企業,一共招聘4人。僅工職就有將近300位畢業生參加了面試,競爭異常激烈。面試官還問了幾個關于電路、畫圖的專業問題。這些雖然與機電專業沾邊,但都屬于液晶顯示器專業領域的內容。許士才被難住了;卮鸩焕硐耄嬖嚊]成功。
機電工程系就業專員解金柱立即找到了他,幫忙分析原因。專業不是特別對口,專業問題沒回答上來是這次面試不成功的主要原因。解老師告訴他,遇到這種專業問題回答不上來的情況,一定要照實說,千萬不能胡編亂造。面試官一聽就能了解學生的專業水平,靠“吹牛”是蒙不過去的。
二次面試沒特點
許士才第二次面試的是位于上地的一家國企。還是自我介紹,還是有些緊張,說著說著卡殼了。曾經當過團支書、身為籃球隊員、參加過比賽這些對于求職很有用的亮點信息都沒說出來。
解老師又來給許士才“挑毛病”了:這次不成功的原因是自我介紹沒特點、沒經歷,讓人覺得不親切。與面試官交流要像與朋友聊天那樣自然,自我介紹要把自己的特點說出來,比如有的公司喜歡能吃苦的學生,如果這時說自己家境不富裕,希望找一份工作踏實地干下去,公司可能因此而錄用。有的面試官愛開個玩笑緩解一下氣氛,學生也得適當笑笑。
百里挑一又失敗
第三次面試的企業是中電智能卡公司,有了前兩次失敗經驗,許士才這次放松多了,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跟面試官侃侃而談。家庭、學習情況都說出來了,比如“打籃球曾經得獎,因此培養了良好的團隊精神”。
但是,這次還是沒被選中。工作遲遲定不下來,許士才心里很著急。他來自京郊農村家庭,希望能早日解決工作問題,緩解家庭經濟困境。解老師趕緊做思想工作:“這個單位最后從幾百人里挑了19個,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企業招聘計劃少了,條件當然高了。來學校招聘的單位很多,你還有很多機會!
“回爐”多達10次
第四次是許士才很在乎的一家生產煤礦井下設備的大型企業,他和老師為這次面試做足了準備,面試現場表現良好。出乎意料的是,他后面一個男生自我介紹說喜歡交朋友,面試官立即問他應酬方面怎么樣?那男生說沒問題,有一兩瓶的酒量。面試官當場錄用了這位男生。
這次確實很意外,許士才逐漸明白找工作就像交朋友,也需要投緣。就這樣,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每次求職失敗后,解老師都會幫他分析失利原因,或補習專業課知識,或強化技術實操、或傳授面試技巧,或解決思想問題,這在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被稱為“回爐”。在機電系辦公室對面的空教室,解老師給許士才“回爐”了9次,有時到晚上11點才結束。
復試早去一小時
2008年12月,已經求職兩個多月的許士才終于盼到向往已久的復試通知。北京仙島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希望解老師推薦幾名畢業生,解老師推薦了許士才。公司要求10點半見面,許士才提前一個小時就到了。他向公司負責人介紹了學習情況、專業知識,負責人告訴他一星期后去公司復試。今年2月,許士才到單位實習,經過歷練,他已經從生產線上的裝配工被提升為檢測技術員,單位對他的表現十分滿意。
經過10次推薦、面試終于找到工作,許士才總結自己的求職歷程時說:“首先要感謝解老師、班主任、就業處的老師,他們像父母般關心我的工作。其次是要從失敗中總結經驗,不能因為失敗而自暴自棄!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
- 劉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材料智能設計
- 多教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安全工程
- 周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師范)
- 于教員 北京大學 教育學
- 陳教員 清華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