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親子溝通的七大誤區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1-12-01】
誤區1 不在意孩子內心的想法
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內心真正在想什么,只是干涉孩子獨立思考,希望孩子沿著自己的好道路前進。 事實上,孩子們有靈魂和思想,希望自己內心的想法得到尊重。
誤區2 認為孩子的事不重要
有些父母對孩子說的話不以為然,認為孩子面對的事情毫無價值。 這樣的做法導致孩子不想向父母訴說煩惱,覺得說了也沒用,不會被重視,也怕會招致父母的笑話,“一點小事沒什么大不了”。
誤區3 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自己卻做不到
有些父母對孩子有各種各樣的要求,但“對孩子嚴格,對自己寬容”,認為孩子一指出自己的錯誤,孩子就會頂嘴。 對這樣的父母來說,孩子是否聽話是判斷好孩子和壞孩子的重要標準。
誤區4 與孩子溝通缺乏耐心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總是覺得孩子的想法很荒謬,認為這只是一個狡猾的借口,從來沒有耐心認真聽孩子講完。 對于大部分事情,他們不想征求孩子的意見,也不想聽孩子的解釋。
誤區5 和孩子說話,話題只有“學習”
有些家長每天把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但一開口說話,總是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每天和孩子交流的話題以成績、作業、考試、分數為中心……。
誤區6 用大道理代替貼心交流
有些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時,首先以大人的架子喋喋不休地講大道理,如果孩子不同意,就一直聊到孩子接受為止。 比起這種交流方式,孩子更喜歡平等的交流,即使他們的想法一時無法接受,他們的表達權利也需要得到尊重。
誤區7 用憤怒代替平靜的教育
孩子考試失敗,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的話,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向他發火……。 比起生氣,平靜的交流往往會帶來好的結果,孩子也更容易承認問題并改正。
延伸閱讀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大家都在看
- 胡教員 福建醫科大學 五年制臨床醫學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地理信息科學
- 姜教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金融
- 夏教員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會計學
- zl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凝聚態物理
- 黃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機器人)
- 張教員 北京理工大學 電子信息
- 張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吳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