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就業學歷查三代 用人單位為哪般?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13-05-11】
從山東一所二本高校的本科生,到清華大學的博士,陳達用七年努力實現了“曲線進京夢”;可讓陳達崩潰的是,十次求職中的八次,他連第一道的“簡歷關”都過不了。很多單位招聘要求“本科非985、211高校,不予考慮”,這被畢業生們無奈地稱作“學歷查三代”。
清華博士的光環竟然敗給了學歷“出身”,此種境遇沾染了太多的無奈。從一個二本學生拼搏七年,拿到清華博士學位,在就業市場上本該頗具競爭力。而現實中的種種就業藩籬,將很多優秀的學子拒之就業市場的門外,“學歷查三代”現象已然嚴重傷及了就業公平。
在就業市場供大于求的現實語境下,比較好的單位招聘,往往會有很多人來報名,高學歷群體也面臨就業難,也很正常。
用人單位當然可以根據具體工作崗位的要求,設置相應條件,但不能逾越基本底線不能歧視求職者。清華博士若因能力不足被篩掉,無可厚非,可問題是,將其本科學歷拿出來說事兒,就涉嫌歧視了。令人憂慮的是,日常就業招聘中將本科必須是211或985高校納入招聘條件的,并不少見。
就在今年4月份,教育部曾明文強調,在高校組織的校園招聘活動、高校發布的用人單位信息之內,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教育部或許可以管住高校而政府部門和企業則不在其約束范圍內。如此崇拜學歷血統論,讓那些不是出身名校的學子們無所適從。
其實,很多學子考研、考博的目的,就是為改變自己的學!俺錾怼。當他們歷盡艱難,考進名校,畢業后卻又遭遇“學歷查三代”,這讓他們情何以堪?一種改變命運的無力感,油然而生。此種學歷歧視,實際上剝奪了絕大多數畢業生參與公平競爭的機會,對社會公平的戕害,對就業生態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
不拘一格降人才,學歷高低與學校出身如何,不能與一個人的能力劃等號。本科不是名校,不應成為篩掉清華博士的理由。能力有大小,但機會必須均等。用本科學歷來刷掉博士,迷戀學歷“血統”的單位倒是省心了。不過,這種做法太過粗魯,讓很多人連報名和投簡歷的機會都沒了,能與名校畢業生公平競爭就更近乎是奢望了。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指出,“我國農村大學生很多集中于非"211工程"高校,就業時學歷不過硬,又受戶籍等限制,這樣一來他們的上升通道受阻!背绨輰W歷“血統”會導致代際傳遞,阻遏社會階層流動。近年來,查學歷“出身”之風愈刮愈甚,到了該猛剎的時候了。(易教網)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
- 劉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材料智能設計
- 多教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安全工程
- 周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師范)
- 于教員 北京大學 教育學
- 陳教員 清華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