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早戀別慌!家長這樣聊,孩子反而更信任你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9-10】
最近,好多家長私信我:“孩子初三了,總偷偷看手機,問起來就臉紅,是不是早戀了?我該咋辦?”說實話,我懂這種焦慮。但別急著翻白眼、吼孩子,也別急著貼標簽。早戀這事兒,不是洪水猛獸,而是青春期的正常小浪花。關鍵在怎么接住這股浪,而不是把它拍碎。
你想想,孩子初三,正處在身體和心理都“咕嘟咕嘟”冒泡的年紀。對異性有好奇、有好感,太自然了。這不是“早戀”,只是孩子長大了,開始探索世界。我見過太多家長一聽到“喜歡別人”,立馬炸毛:“不準!再這樣我就打你!”結果呢?孩子把門一關,手機一藏,成績嗖嗖往下掉。
更糟的是,孩子心里想:“爸媽根本不懂我,以后誰還跟他們說心里話?”
先別急著下結論,孩子可能只是需要個傾聽者。我認識一位爸爸,他女兒初三時,總在放學路上磨蹭。他沒問“是不是談戀愛了”,而是放學接她時說:“今天路上人多,走慢點,有啥想說的嗎?”孩子猶豫半天,小聲說:“班上有個同學,挺聊得來。”爸爸沒急著反駁,反而說:“能交到朋友是好事,說明你受歡迎。
不過,初三關鍵期,咱得平衡好,你說呢?”結果孩子主動說:“媽,我以后控制時間。”后來,孩子成績反而穩住了。為什么?因為孩子感覺被理解,不是被審判。
打罵只會讓問題更糟。很多家長覺得“我這是為你好”,但方法錯了,反而把孩子推遠了。孩子為啥不敢說?因為怕被罵“不務正業”“敗壞家風”。他們心里想:“說了爸媽肯定反對,不如不說。”時間一長,情緒積壓,成績下滑,父母更急,又打又罵。惡性循環,孩子心里憋著委屈,可能真就走偏了。
我有個學員,她女兒早戀后成績掉得厲害,她沒罵,而是每天陪孩子散步。邊走邊聊:“最近學習累不累?要不要聊聊?”孩子慢慢吐露心事,原來她覺得“只有他懂我”。媽媽沒否定,而是說:“他懂你,說明你有魅力。但咱得先讓自己更優秀,這樣以后才能一起走更遠。”孩子聽了,反而把心思放回了書本。
別急著貼“早戀”標簽,孩子需要的是引導。孩子說“和同學一起吃飯”,別急著說“你早戀了”。可能只是朋友。聰明的家長會說:“有朋友是成長的標志,說明你越來越會交朋友了。不過,現在學習是頭等大事,咱倆一起想想怎么安排時間?”這樣孩子不會覺得被指責,反而覺得“爸媽挺開明”。
我見過一個媽媽,孩子說“喜歡隔壁班男生”,她沒急著反對,而是帶孩子看一部電影《怦然心動》。看完后,她問:“你覺得電影里女主為什么最后選了男主?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他一直在進步。”孩子點點頭。后來,孩子主動說:“媽,我想學好,再去找他聊天。”這份好感,被轉化成了學習動力。
早戀的危害得講清楚,但別嚇唬孩子。孩子情緒不穩,容易沖動,可能因為小矛盾哭一整天,影響上課。或者,花太多時間聊天,作業拖到半夜。這些不是編的,是青春期的常見現象。但別編“80%的學生早戀成績差”這種數據——沒來源,不靠譜。
就用大白話說:“你想想,如果因為聊天,明天考試考砸了,可能錯過心儀的高中,多可惜?或者,今天心情不好,明天連課都聽不進去,是不是更麻煩?”孩子自己能想明白。我有個朋友,孩子早戀后成績下滑,他沒說“你完了”,而是和孩子一起算時間表:每天學習兩小時,然后半小時和朋友交流。
孩子覺得“爸媽在幫我,不是在管我”,主動配合,半年后成績回升了。
父母的愛,是化解問題的底色。孩子早戀,往往因為心里缺了點溫暖。父母忙工作、顧生意,沒時間陪孩子,孩子就容易在別人身上找安慰。多花點時間,比如一起做飯、散步時聊聊天。別只問“考了多少分”,多問“今天開心嗎?”孩子感受到被愛,就不會急著找“替代品”。我見過一個媽媽,每天睡前和孩子聊10分鐘。
孩子說:“媽,今天同學夸我作文寫得好。”她沒提“學習”,只說:“你真棒,能被朋友欣賞是好事。”后來,孩子越來越自信,對異性的好感也慢慢沉淀成了友誼。
記住,初三不是終點,是起點。孩子現在對感情有好奇,是成長的信號。處理好了,他們學會管理情緒、平衡生活,這比單純考高分還重要。處理不好,可能留下疙瘩,影響以后。所以,別慌,別急。下次孩子說“有喜歡的人”,先別急著否定,試試這三步:
第一,蹲下來,平視孩子的眼睛,說:“能和媽媽聊聊嗎?”別用命令語氣,用商量的。
第二,聽他說完,別打斷。等他說完,再問:“你覺得怎么做更好?”引導他自己思考。
第三,把重點拉回學習:“咱們一起想辦法,不耽誤學習,還能交到朋友,怎么樣?”
我見過太多家長,因為一句話,從“敵人”變成“戰友”。比如,一個爸爸說:“孩子,你有喜歡的人,說明你長大了。但長大不是亂跑,是學會負責任。”孩子愣了下,然后說:“爸,我懂了,我會努力。”后來,孩子主動把早戀的事說給老師聽,老師幫忙引導,整個過程很平和。
別把青春期當“雷區”,它其實是“成長區”。孩子需要的不是高壓管控,而是溫和陪伴。你越淡定,孩子越能穩下來。我常跟家長說:“你不是在管孩子,你是在和孩子一起學怎么長大。”別怕犯錯,錯了就改。比如,第一次聊得不好,下次再試。孩子會慢慢發現:“爸媽不是要我變機器人,是真想幫我。”
送一句大實話:早戀這事兒,不是孩子錯了,是父母沒跟上節奏。別急著否定,先試試理解。你會發現,孩子比你想象的更懂事,也更愿意和你一起面對。初三的風浪,其實能變成孩子成長的帆。你準備好了嗎?先從一句“來,跟媽媽說說”開始吧。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大家都在看
- 楊教員 長春師范大學 數學專業
- 張教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網絡與新媒體
- 杜教員 北京理工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 叢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視覺藝術與出版設計
- 肖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電子信息工程
- 任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新聞傳播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