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孩子潛能不應過度開掘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10-29】
孩子的潛能,別挖得太深
調查顯示,在家長們為孩子們早早學會識字、算術而自豪不已之時,教育部的一項覆蓋全國三十個省份的研究卻揭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事實:一年級小學生中竟然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孩子對語文失去了興趣,接近四成的孩子對算術也提不起勁頭來。這一現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線亞威,一位來自遼寧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的學前教育專家,直言不諱地指出了當前存在的問題——許多家長和幼兒園陷入了追求“提前學習”的誤區,他們誤以為這樣做能讓孩子領先一步,卻忽視了這樣做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只要效果顯著,就愿意投入資金去學習”,這樣的觀念正在悄然間改變著孩子們的成長軌跡,使得他們的潛能被過度開發,個性、情感以及社交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
沈陽的一些幼兒園開設了“珠心算”課程,家長們對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能進行復雜的加減運算感到既驚訝又欣喜。然而,線亞威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實際上,這背后是對孩子們興趣的剝奪和時間的浪費。
”她解釋道,“珠心算”的教學方式是引導孩子們在腦海中想象出一個算盤,老師給出題目后,孩子們就在心中模擬撥動算盤的過程,最后報出答案。
盡管孩子們能夠準確地報出答案,但他們對于“十”、“百”、“千”、“萬”等概念的理解卻是模糊不清的,這完全是機械記憶的結果,并無助于他們未來數學能力的發展,反而可能會與學校正規的教學方法產生沖突。
據線亞威介紹,超前訓練已經成為了一些培訓機構吸引家長的常用手段。事實上,有些知識和技能在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時自然就能輕松掌握,而刻意加速的學習進程不僅沒有實質性的幫助,還可能導致孩子過早地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從而忽略了當前階段應該獲得的充實感和發展。
這就好比讓嬰兒提前學習幼兒的知識,或是讓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生的課程,這樣的跳躍式發展往往難以持久。
線亞威強調,當家長們因為所謂的“超前教育”成果而沾沾自喜時,往往忽略了這樣做是以犧牲孩子的認知發展、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為代價的。孩子的某一方面的發展,是以犧牲其他多方面的發展為代價;孩子的眼前進步,是以犧牲長遠發展為代價。這樣一種犧牲長遠利益來換取眼前成就的做法,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