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力量:培養專注的孩子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10-24】
在教育孩子的漫長道路上,細心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關乎到孩子的學業成績,更是他們未來能否在復雜多變的社會中立足的關鍵。
昨天,我們班進行了數學單元測驗。成績公布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結果。我首先關注的是最高分和最低分,因為這兩個極端往往最能反映出班級的整體水平。在對比了我班的成績和三班的成績后,我感到非常意外:我班的最低分是80分,而三班最低分是85分;我班有8個滿分,三班卻有13個滿分。
溫老師的話讓我印象深刻:“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三班的滿分人數超過了四班,而且多了那么多。”

翻看試卷,我發現許多本應取得高分的“種子選手”因為粗心而失去了寶貴分數。他們因為計算失誤、讀錯題目(更有甚者,根本就沒有讀題)、遺忘單位名稱等原因而失分。這些都是我們常說的“粗心”。
四班的退步讓我深思,我想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們的心不靜。心不靜的表現多種多樣:上課坐不住,不聽講;作業馬虎,字跡潦草;做事不專心,即使是在考試中也難以靜下心來。這種狀態無疑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成績。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靜若處子,動如驕兔”,教育他們“學要學得認真,玩就玩個痛快”。然而,現實往往是孩子在學習時渴望玩耍,在玩耍時又無法盡興。這種惡性循環會導致孩子對任何事情都缺乏專注,長時間的學習似乎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孩子的不專心并非完全由先天因素造成,大多數孩子的不良習慣是在后天養成的,尤其在學齡前的幼兒時期,壞習慣就已經開始形成,并在上學后暴露無遺。因此,家長在孩子養成壞習慣的過程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觀察到,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優秀,不惜為他們報各種興趣班。孩子們在英語、奧數、游泳、打球等課程中奔波,仿佛趕場一般,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但學習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孩子們的學習效率低下,養成了做事拖拉的習慣。家長也形成了事事催促的習慣,不催就不做。孩子們即使在課堂上,也無法抓緊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甚至有些孩子握筆做習字的姿勢,卻遲遲不肯落筆,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一次數學考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幫助孩子們改正錯誤。隨著期末考試的臨近,我希望我們的同學能夠將心收回,認真投入到學習中來。我相信,四班的同學們一定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因為我們有這個實力,認真、踏實的態度決定一切。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胡教員 福建醫科大學 五年制臨床醫學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地理信息科學
- 姜教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金融
- 夏教員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會計學
- zl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凝聚態物理
- 黃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機器人)
- 張教員 北京理工大學 電子信息
- 張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吳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