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溝通起爭執,媽媽如何巧化解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5-12】
親子溝通的重要性
親子溝通模式不僅決定著親子關系的親密程度,也決定著孩子的社交能力。在建設性溝通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家庭關系一定是和諧的,在社交中能夠獲得同伴更多的認可與支持。而在對抗性溝通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因缺乏溝通技巧,與小伙伴互動時容易情緒化,人際關系也會比較緊張。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在家庭中營造建設性的溝通環境。要關注親子關系,而不是對錯與“真理”。我們需要尊重孩子,關注孩子的情緒,以不損害親子關系為原則。夫妻之間也要把夫妻關系放在首位,保持良好的溝通方式。同時,建設性溝通要以促成理解與合作、解決問題為目的,而不是控制與服從。我們需要讓孩子看到不同人的意見、看法、才能與天賦都是極有價值的,求同存異才能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案。
建設性溝通的關鍵是看到對方話語背后的需求。我們需要真正了解對方正在受苦,去了解他們話語背后的真實需求。當我們看到孩子在受苦時,我們才能產生慈悲之心,去幫助他們。每當孩子生氣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想起這一點,去了解他們真實的需求。往往是在看到孩子需求的一剎那,我們能夠完全平和下來,選擇合適的回應方式。
親子溝通的案例啟示
我想通過一個真實的案例來說明建設性溝通的重要性。周六早晨,我的兒子看到我正在專注地習練瑜伽,沒有打擾我,而是直接去看他昨天拼了一半的白天鵝。在吃早餐的時候,他問爸爸他的拼插玩具怎么不在桌子上了。爸爸回答說不知道,因為剛才他從桌子上收拾了一堆東西放到沙發旁邊。兒子生氣地說爸爸把他的玩具擱在了沙發旁邊。爸爸嚴肅地說餐桌是吃飯的地方,玩具玩完就應該收好。兒子心里本來就不爽,再被爸爸這么教育,變得更加急躁。他說他的玩具還沒有拼好,爸爸收拾弄亂了,要求爸爸按順序放好。爸爸也有點急了,說不知道怎么放,現在該吃飯了。兒子提高了聲音,說要爸爸把玩具弄好才吃飯。爸爸很無奈地說好吧,以后不要把玩具放在餐桌上。但爸爸鼓搗了一會兒后,兒子說不是這樣放的。爸爸煩了,說不知道怎么放,他餓了,先吃飯。這時,我走過去,先問兒子是否擔心自己的拼插成果被弄壞,然后問爸爸是否希望餐桌干凈。通過與他們的對話,我幫助他們看到彼此的需求,并引導他們一起尋找解決方案。最后,他們達成了共識,爸爸會讓兒子自己收拾玩具,兒子會提前把玩具收拾好,不影響餐桌的干凈。這個案例讓我們意識到建設性溝通的重要性,通過關注對方的需求,我們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維護親子關系的和諧。
以上就是我對建設性溝通的體會和案例的分享。希望能給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爸爸媽媽帶來一些啟示。建設性溝通不僅能夠改善親子關系,還能夠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我們用心去營造建設性的溝通環境,關注對方的需求,解決問題,讓家庭永遠充滿和諧與愛。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鄭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
- 劉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材料智能設計
- 多教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安全工程
- 周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師范)
- 于教員 北京大學 教育學
- 陳教員 清華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