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分析
一模40分,高中前兩年都沒學文化課,數學連出眾的因式分解都不會
輔導方案
作為一名長期輔導藝術生數學的一對一教師,我深知這群孩子的特殊性與潛力。他們感性、敏銳,但數學基礎往往薄弱,容易產生畏懼心理。我的輔導核心理念是:“用藝術化的思維解構數學,在自信重建中實現逆襲”。以下是我積累的幾點心得:
一、冰第一步:卸下心理包袱,重塑信心
藝術生最常對我說:“老師,我數學從來就沒及格過。” 我的回應永遠是:“在我的課堂上,忘掉過去的分數。我們要的是從下一個5分開始爬坡。”
- 我會專門準備“藝術生專屬基礎題庫”,從初中最核心的代數式運算、一次函數等開始,讓他們在簡單題中找回成就感。
- 每節課前5分鐘會回顧上節課的“成功點”,明確說:“上周這個題型你掌握了,今天我們會用它來解決一個新問題。”
二、教材處理:極度聚焦,大膽舍棄
藝術生時間緊迫,必須抓大放小。我會優先鎖定高考中基礎題、中檔題占比高達90分的考點,例如:
- 函數性質:單調性、奇偶性(圖像對稱性可聯系藝術構圖平衡感)
- 三角函數:圖像平移與振幅(類比音樂聲波或繪畫節奏)
- 立體幾何:只講建系坐標法(降低空間想象要求,強調計算規范)
- 統計概率:生活化案例切入(如彩票中獎率、作品評選機制)
堅決放棄壓軸題的復雜變形,目標十分明確:保障基礎分,沖刺中檔分。
三、課堂模式:對話式練習 + 即時反饋
一對一的最大優勢是“即練即改,即錯即糾”。我常用:
- “說題”訓練:讓學生拿到題先不急著寫,而是說出“題目條件是什么?可能用到哪個知識點?”(鍛煉審題翻譯能力)
- 分解做題:將一道題拆解為2-3個小題,降低門檻。例如導數求單調性,拆為:①求導函數 → ②解不等式 → ③畫表判斷 → ④寫結論。每完成一步就給予肯定。
- 示范書寫:重點展示步驟分的拿分技巧。藝術生普遍書寫美觀,我會強調:“讓你的解答過程像作品一樣清晰、完整。”
四、個性化支持:學習習慣與情緒管理并重
藝術生頻繁外出集訓,回歸后容易脫節。我的策略是:
- 定制彈性計劃:集訓期間每周只留2個核心題型任務(通過視頻講解+拍照提交);回歸后快速診斷,集中補漏。
- 錯題本“極簡版”:只記錄三類錯題:①概念誤解型、②方法缺失型、③計算粗心型。每次考前優先復習第①②類。
- 情緒疏導:當他們煩躁時,我會說:“數學和藝術一樣,都需要反復練習手感。你當初學畫時也不是一遍就會構圖,對嗎?”
五、成果評估:看見進步,哪怕微小
我從不直接用分數評價,而是說:
- “上周你還完全看不懂三角函數圖像,今天已經能獨立畫出周期了!”
- “這道題雖然沒算完,但建系思路完全正確,這就是重大突破。”
最后想對家長和學生說:
藝術生的數學輔導,不是“補差”,而是“用適合他們的方式,重啟數學認知” 。我所做的,是幫孩子們找到數學與藝術之間的那座橋——一旦走過,他們不僅能實現成績的提升,更將收獲一種“我能學好任何事物”的底層自信。
相信我,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因材施教。
輔導效果
兩個學生,一個考入中戲,一個考入上戲。
想當初,這個中戲娃,海淀一模數學只有40分。在我的指導下,高考成功逆襲,數學考了84分!提高了44分!他的文化課成績因此能遙遙領先中央戲劇學院自然也就被他穩穩拿下!
再說這個上戲娃,一模數學只有35分,經過我的全力輔導后,二模數學考了61分,直接提分26分!高考就更猛了,數學考了84分和那個中戲娃一樣。從一模35分到高考84分,上戲娃整整提分49分,這漲分速度堪比做火箭了。
兩孩子都是數學不好,兩人能提分40多分,相當于模考成績都翻倍了!當老師的,我很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