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不是背課文,是過日子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15】
月考卷子發下來了,班上最高分91分,我們班91分,差了四分。不是分數低得離譜,是低得讓人心里發沉。不是學生笨,是他們沒機會“看見”語文。
第一題,大寫字母默寫。P和Q分不清,不是手抖,是從來沒人教他們,字母不是考試的符號,是查字典的工具。第二題排序,有人排好了,沒數個數,丟了分。不是粗心,是他們從沒被要求“做完一件事,要回頭看一眼”。第三題生字,禮炮、追逐、野菜、焰火,錯得最狠。這些詞,不是課本上的字,是生活里的事。
可有多少孩子,真見過野菜長在田埂上?真聽過焰火在夜空炸開的那聲悶響?他們背得出“追逐”的拼音,卻說不清“追”是跑著趕,還是站著等?
第四題前后鼻音,選對了。第五、六題,考的是生活經驗。題目說“棉花開在什么時候”,學生答“春天”,因為老師講過。可他們沒見過棉桃裂開時露出的白絮,沒摸過曬在竹匾上的棉花,不知道那味道像曬干的云。菊花,他們只在畫冊里見過,沒聞過秋風里那股清苦的香。語文課本里的世界,和他們的世界,隔著一堵墻。
墻那邊,是老師講的;墻這邊,是他們過的生活。可語文,本該是那堵墻的磚。
第九題加標點,兩個逗號丟了,有人直接空著。不是不會,是沒覺得“標點”是句子的呼吸。句子不是一串字,是說話的節奏。你說話,會一口氣說完嗎?不會。你停頓,是因為要喘氣,是因為要讓人聽懂。可他們從沒被要求,把一句話,說成一句人話。
第十題,語句連貫。有人寫得像拼圖,詞對了,但順序亂,意思斷。這不是語法問題,是閱讀量的問題。他們讀的,是練習冊,是題庫,是老師劃的重點。不是書。不是一本攤在膝蓋上,翻得卷了邊的《草房子》,不是睡前媽媽念的《小王子》,不是爺爺講的“從前有座山”。
他們沒在字里行間,聽過心跳,沒在沉默處,感受到情緒的起伏。語文的連貫,不在語法書里,在翻頁的聲響里,在燈下讀到一句“他哭了”時,自己眼眶也熱了的那一刻。
第十一題,選詞連句。有人直接抄詞,一個字沒改。不是懶,是他們沒被允許“用自己的話,說自己的事”。語文不是填空,是表達。你今天早上沒吃早飯,是因為媽媽出門早,還是因為你昨晚熬夜打游戲?這兩種原因,說出來,是兩種句子。可考試只認“因為……所以……”的模板。
閱讀題,有人一分不丟,有人全軍覆沒。不是智力差距,是有沒有在文字里活過。有人讀《背影》,想到的是父親的背影;有人讀的是“作者通過動作描寫,表現了父愛的偉大”。前者心里有溫度,后者腦子里有考點。
一題,寫感恩。格式全錯,沒人知道開頭怎么寫,結尾怎么收。不是不懂感恩,是沒人教過他們,怎么把心里的話,寫成一篇有人讀得懂的作文。感恩不是“謝謝老師”,是“那天雨大,您把傘全偏到我這邊,自己濕了半邊肩,我回家后,悄悄把您的外套晾在暖氣片上”。
語文不是背課文,是過日子。
不是記“野菜”的寫法,是認識田埂上那棵帶刺的灰灰菜。
不是會寫“追逐”,是知道奔跑時風從耳邊呼呼刮過的感覺。
不是背標點符號的規則,是明白一句話說到一半,為什么該停一停。
我們總說學生基礎差,可基礎不是拼音和字詞,是他們有沒有見過生活。
我們總說要提高綜合能力,可能力不是刷題刷出來的,是讀過書、走過路、問過問題、哭過笑過,慢慢長出來的。
學校里事多,老師忙,家長只看數學和英語的分數。語文,像角落里的一盆綠植,沒人澆水,也不指望它開花。可它長著,悄悄地,把根扎進土里,等有一天,孩子需要它時,它能撐起一片陰涼。
現在的孩子,能算出復雜的方程,能背下幾百個英語單詞,可他們寫不出一句“媽媽的手,比去年更粗糙了”。這不是語文的失敗,是我們把語文,從生活里抽走了。
考試恢復了,壓力又來了。可別再用分數,去量一個孩子的靈魂有多深。
語文的根,不在試卷上,在灶臺邊,在菜市場,在雨后的泥土味里,在爺爺講的老故事里,在孩子第一次為一只死去的小鳥,默默挖了個小坑的時候。
我們教語文,不是為了讓他們考高分。
是為了讓他們,有一天,能說出心里的話,不憋著,不慌著,不藏著。
別再問“為什么語文分數低”。
該問的是:
他們,有沒有真正活過?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大家都在看
- 范教員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 段教員 天津理工大學 通信工程
- 余教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工業工程
- 鐘教員 溫州理工學院 英語
- 張教員 北京理工大學 網絡空間安全
- 周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英語
- 袁教員 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學
- 姚教員 北京林業大學 車輛工程
- 林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會計)
- 黃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