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分析
該男生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隔輩人的呵護下從小衣來張手、飯來張口什么家務都不做,且目中無人為所欲為,根本不把學習放在心上。尤其是作文,由于缺少生活沒內容可寫,測驗不是三言兩語胡編一氣,就是把背熟的“范文”默寫一遍。同時,在家人的叨嘮和否定下失去學習信心。由于癡迷玩手機,時長完不成作業。
輔導方案
針對學生實際,主要采取5項措施:
第一,讓學生了解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與學生一起上網搜“邊角兒博客”,當學生看到我特殊的身份、經歷、博客中1000多個帖子、報導,以及“支教”的有關材料時燃起信心,主動表示要我幫助他。
第二,給學生以抓手,注重培養學生離開教師后的再學習能力。圍繞“選取有價值素材”至“一個素材同時用于7、8個作文題”的獨家“十五字”的5次課程——“變”、“后來”、“蝎子鉤”、“首尾呼應”、“用好重點詞”等內容要學生記牢用熟練。現正把這些內容寫成書暫不公開。見諒。
第三,把思維與表達分開訓練,加大訓練強度。一律采取口頭作文訓練方法,學生用不了5分鐘即可完成一篇作文。每次課1.5小時完成8篇左右練習。且課下不留書面。
第四,采用“模仿生成”和“費曼”教學法,師生同題異構。每次口頭作文訓練教師和學生同時完成,互相補充修改。一反絕大多數老師光指方向不給方法的紙上談兵行為。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模仿中學會,在比較中生成自己的腹稿”。
第五,促進家長轉變否定孩子的態度。與家長一起辯證地分析孩子現狀,指導他們主動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要求家長給孩子安排常規性、力所能及的家務,增強孩子的自我意識等。
輔導效果
第一,師生同題異構使學生找到自我,感到這種學習過程是一種享受。同時,促進學生自信心增強。
第二,掌握目標、方法、程序和標準后學會學習,即:“求同——找規律,求異——找特點”學會如何學習。同時,遷移到其它學科。
第三,5次課后,學生基本掌握寫作文的程序和方法。褚在“2024——2025學年度”期末考試中作文得分率達85%,進入一類文層次。其爺爺給我發來微信表示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