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子女的沖突發生時代巨變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1-19】
兩代沖突的變化
教育方式的錯位
以前我們和父母的沖突大多是在教養孩子的方式上,而今更多是價值取向、興趣和人生的選擇。從教育的本質來說,父母和孩子可以看成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育工作本身就存在著錯位,因為雙方處于不同的位置,這種錯位才需要教育。
錯位的放大
然而,在80后的孩子和50后的父母之間,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這種錯位有明顯放大的成分,甚至已經超過了合理的范圍。與我們這代人和父母之間的沖突相比,這種錯位沖突在內容、范圍和程度上都有了顯著的差異。
改革開放的影響
排除過激的情緒因素,改革開放32年給這個社會和時代帶來了巨變。80后的孩子和50后的父母正好是改革開放前后的兩代人。50后的家長出生在計劃經濟時代,他們接受嚴格教育,經歷了十年動亂的摧殘,很多人未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這種環境和經歷與他們的孩子截然不同。因此,他們常常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教育手段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導致孩子們與父母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父母眼中的孩子又被視為垮掉、不負責任的一代。

改變的路徑
教育者的角色
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沖突中,教育者是矛盾的主體,起主導作用。因此,父母們應該反思自己的觀念,讓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更貼近80、90后的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建立溝通和理解的基礎
作為子女,我們也應該承認父母愿望的合理性。只有在雙方建立溝通和理解的基礎上,教育的現狀才有可能改變。
(王旭明語文出版社社長,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
延伸閱讀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張教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網絡與新媒體
- 杜教員 北京理工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 叢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視覺藝術與出版設計
- 肖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電子信息工程
- 任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新聞傳播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