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叛逆期家長怎么做(八歲男童叛逆父母如何應對)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6-27】
怎樣應對8歲孩子的叛逆期
叛逆期的定義與誤解
現在常常聽到父母們說他們的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但我覺得這個概念被過度使用了。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并沒有感受到特別叛逆的時期,身邊的同齡人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叛逆行為。然而,在現在,家長們卻經常會使用這個詞,無論是指青春期的孩子、初中生還是高年級小學生。
在我看來,所謂的叛逆行為其實是家長因為對孩子缺乏陪伴和了解,教養能力不足而推卸責任的說法。
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感受
最近,我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關于“心情式育兒”的文章,一位久未聯系的朋友留言說她的孩子很“叛逆”,她非常苦惱。于是我們用微信聊了一下。
從我們簡短的聊天中,我得到以下信息(也許不完全準確):
朋友夫妻因為工作原因在國外住了幾年。孩子到了學齡,覺得中文不好了,就回國內上學,過去一年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的,父母在國外工作。
為了給孩子補習,朋友給孩子報了幾個班:藝術類、運動類、語文類。然而,孩子不愿意上課,經常發脾氣,似乎老人管不了,于是朋友不得不提前回國照顧孩子,但經常被孩子氣得要死。
導致孩子叛逆的原因
我分析了一下朋友孩子目前的情況可能的原因:
一、分離一年導致孩子失去安全感。
朋友的丈夫工作繁忙,孩子從小基本上是由朋友一個人照顧,老人只是幫忙過一陣子。突然之間,孩子被送回國內,和不太熟悉的爺爺奶奶分開,失去了父母的陪伴,這對孩子的安全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二、環境的巨大變化帶來了壓力。
朋友認為孩子在國外待了幾年,所以中文退步了,所以決定送孩子回國上學,并報了一些輔導班,希望孩子能快速提高。這個想法沒有錯,但是方法是否正確呢?
孩子的語言問題不僅僅是因為在國外待了幾年,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責任。幾年的問題不可能在一年內解決,況且孩子還需要適應新的環境和學校。給孩子報那么多班,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孩子發脾氣、叛逆、不聽話其實就是在表達:
我突然失去了父母的陪伴,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突然交給陌生人照顧,我無法適應和習慣這樣的生活。我想回家,我想和父母在一起,我對這些同學不熟悉,我不理解老師講的課,讓我感到頭疼。我不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一切都突然改變了?我不想上課,我想玩,我想自由自在,我想快樂。
三、老人帶孩子,缺乏了解。
老人并沒有從小把孩子帶大,他們之間沒有感情基礎。雖然老人無微不至地照顧孫子孫女,但孩子的行為逐漸變得過分。在家里任性妄為,唯我獨尊。
但是當孩子的行為過分到老人無法控制的時候,老人不得不說幾句話,但孩子從來沒有被老人說過,一旦被說了,更加變本加厲。老人受不了了,只能讓爸爸媽媽過來管孩子。
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孩子越來越叛逆。
孩子其實在說:
你們把我丟給爺爺奶奶,為什么不照顧我了?
四、家長不重視孩子
我覺得所有問題的根源在于不重視孩子。也許有人會反駁:
我們工作是為了什么?出國是為了什么?把孩子送回國內又是為了什么?不都是為了孩子以后的生活更好嗎?
但是有幾個細節讓我覺得朋友并沒有足夠重視孩子:
一、孩子的位置。
我們聊天的時候,我說我是那種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人,什么事情都會先考慮孩子。朋友說:孩子是重要,但是我自己更重要。
雖然朋友沒有錯,但是這就決定了她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首要考慮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二、沒有辦法。
朋友說,只離開了一年,我說:你想過沒有,這一年對孩子很重要,她說,想過,但是沒辦法。
我說:其實這是權衡和取舍的問題。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做選擇,你放棄的就是你覺得不是最重要、不是最佳的選擇。也許我的說法有點殘忍,但事實上如此。就算沒有時間,也可以充分陪伴孩子,全身心地投入,而不是表面上陪著孩子玩,實際上玩手機或者接電話。更不能總覺得自己委屈,“看我多偉大,犧牲我的事情,專門來陪你!”這本來就是你的責任。
三、沒有時間詳細溝通。
在我和朋友的簡短聊天中,我總覺得她非常忙,忙得沒有時間聊天。然而,孩子目前的狀態應該是很緊急需要改善的。作為老師,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聊聊孩子的問題。
一邊為孩子的狀態著急,一邊卻找不出時間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在我看來,這依然是沒有足夠重視孩子的表現。
應對措施
對于朋友的情況,我給出一些建議:
一、父母要親自照顧孩子。
二、提高陪伴孩子的質量。
三、學會持之以恒。
四、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父母親自照顧孩子,特別是在教育方面。老人只能作為輔助。
提高陪伴孩子的質量,即使在沒有時間的情況下。我沒有沒有時間的時候,因為我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工作時間,孩子上學;下班之后,全部時間都給孩子。自己的事情,要么等孩子睡了再做,要么在孩子上輔導班的時候,在外面等他的同時做自己的事情。因為孩子是首要的,所以不存在沒有陪伴孩子的時間。這是我的邏輯。
孩子的學習問題,父母不必擔心。朋友夫妻都是國內知名高校畢業,孩子的學習能力不會差。語言問題可以慢慢彌補,孩子可以多看中文書、說漢語、看中文動畫片,就像國內孩子學習外語一樣。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給孩子減輕壓力。
父母要把孩子當作孩子看待,而不是當作小大人或附屬品。要了解孩子的特點和心理,并在與孩子聊天時認真傾聽,而不是敷衍了事。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如果你對他敷衍了事,那么你怪他不聽話,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這些建議僅供參考,朋友的具體情況我并不了解,所以難免有偏頗之處。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并不是權威,朋友的事情只是一個例子。歡迎善意的批評!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