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孩子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2-04】
如何正確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為
有效的懲罰方法
當孩子犯錯時,大部分家長的第一反應是讓孩子認錯,并承諾永不再犯。然而,有些孩子即使承諾了也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是因為家長沒有讓他們真正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懲罰方式也有所欠缺。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一下家長如何正確處理。
1、事不過三
如果想讓孩子提前認識到一個重大的必須承擔的后果,比如失去最喜歡的玩具,那么采用“事不過三”處罰方式會更有效。每次孩子調皮搗蛋了,不必說教,只要告訴他:“我們都不該打人。這是第一次!”然后明確警告孩子重大后果是什么。當他下一次再打人時,就告訴他:“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時,告訴他:“這是第三次!”然后立即實施預先警告的那個處罰。
2、自然后果懲罰
自然后果懲罰法是讓孩子通過體驗自己的錯誤來進步。有時候,父母的強迫、命令態度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無法達到自然懲罰的目的。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自己去感受錯誤。
例如,一個孩子不愛惜家里的東西,今天又把椅子弄壞了。爸爸毫不留情地讓他連續幾天站著吃飯,讓他體驗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勞累之苦。又例如,當他打破了自己房間的玻璃窗,讓風日夜吹向他,讓他體驗打破玻璃的后果。這樣的自然懲罰法比盲目的懲罰更有說服力,也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責任心。
3、罰站懲罰
罰站只是一種方式,并不是最終結果。當孩子完成罰站后,家長要與孩子進行正面的溝通交流,詢問他們是否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溝通要盡可能地心平氣和,不要再次傳遞之前的生氣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孩子丟到門外罰站,而是在家里選擇一個離我們比較遠、不會直接對著大門的地方,告訴孩子需要罰站多長時間。等時間到了以后,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不要讓孩子自行消化負面情緒。
避免的懲罰誤區
1、以消極后果作為懲罰
父母以消極后果作為懲罰最常見的情況是:“你以后還敢這樣嗎?去站著!”實際上,當你對孩子說出懲罰時,你需要先分清楚什么是直接后果,什么是消極后果。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由于貪玩錯過了晚飯時間,導致沒飯吃,這是直接后果,家長可以解釋為什么沒飯吃,孩子知道原因后不會生氣。然而,如果他們貪玩錯過晚飯,家長卻懲罰孩子一個星期不許看動畫片,這就是消極后果。這樣的消極后果只會讓孩子困惑不解,感受到的是家長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用暴力溝通的方式對待他人。
2、過分保護和盲目扼殺
有些家長包辦一切,拒絕讓孩子做任何事。這種過度保護導致兒童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變得不自信,性格優柔寡斷,甚至缺乏責任感。另外,有些父母總是主觀地否認自己孩子的言行,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甚至用過高的標準來要求子女。從長遠來看,孩子的熱情和信心會被盲目扼殺,使他們感到非常無能,自尊心和自信會被無情地摧毀。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