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好高一物理
【作者:孫教員,編號30228 更新時間:2016-11-17】有的學生初中學習還不錯,但是高中卻總感狀態不在線,特別是物理,完全不懂老師在講什么。下面我們主要說明這種情況的原因和學好物理的方法。
一.高中物理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
1、初中物理研究的問題相對獨立,屬于單一知識的考察。高中物理則是一個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點間的聯系。
2、初中物理只介紹一些較為簡單的現象類知識,高中物理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和對本質的探討。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體則注重定量分析和理論推理。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難,當然也更精確。
4、初中的問題以但過程為主,高中則以多過程為主。
5、高中物理還強調:
(1)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
(2)注重運用圖象;
(3)注重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
⑷注重理論推導及原理的靈活應用。
二.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臺階產生的原因:初中學生畢業后,升入高中一年級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這種在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學習中出現的脫節現象被稱之為臺階。根據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經過分析,產生臺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是第一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對許多物理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一般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而高中物理教學,大部分物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和理論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相當復雜的定量計算。我們會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不適應。
2、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是第二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維基礎上的,它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從而使我們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數問題看得見、摸得著。進入高中后,物理教學便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領域過度。從目前的教材來看,這個臺階是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靜摩擦力的方向,瞬時速度,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等都要求我們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從人的認識過程來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是認識能力的一大飛躍。
3、從通常是單因素的簡單邏輯思維到多因素的復雜邏輯思維(包括判斷、推理、假設、歸納、分析演繹等)的過度是第三個原因。初中生進入高一以后普遍不會解題,要么就亂套公式,瞎做一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較為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善于判斷和推理,不會聯想,缺乏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
4、在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上,從單純的算術、代數方法到函數、圖象、矢量運算、極值等各種數學工具的綜合應用的變化是第四個原因。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并不突出;而到了高中,利用數學工具的能力,已經成為能否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至關重要手段。
5、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是第五個原因。初中學生更多的習慣于由教師傳授知識,而高中物理學習中在相當程度上則要求我們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包括預習、獨立地觀察和總結實驗以及系統地閱讀教材和整理知識等)。
此外,高中物理學習中的理解和記憶,越來越顯得重要。我們對這種學習方法上的變化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我們在學習上存在如下七個環節: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在以上七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少的學習方法。
三.下面就針對物理學習的特點,就“如何學好物理”這一問題結合以上七個環節,提出幾點具體的學習方法:
(一)課前預習。就是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對第二天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進行預習,通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難點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課前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二)專心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請教,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于是完全自學了。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后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后要經�?�,要能做到愛不釋手,一直保存。
(三)及時復習。要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四)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完成一些題目。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另外,對于完成作業要有如下的五點要求:①書寫工整;②作圖規范;③表達清楚;④推理嚴密;⑤計算準確。還有作業批改完發下去以后,有錯的要認真訂正并裝訂保存好,留待以后復習時用。
(五)解決疑難。對應理解和獨立完成有困難的知識,一定要及時解決和整理。否則問題越積越多,最后千頭萬緒,好像自己什么都不會了,喪失信心;并且最后解決起來在時間上和接受上也比較困難。
(六)系統總結。每學完一個板塊,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識點連成線、鋪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想活躍。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七)課外學習。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
如果這些覺得很難做到,其實也非常好辦——哈哈,那就找位合適的家教老師吧!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