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孩子“早戀”不必一味警惕封鎖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13-12-05】
12月2日,當班主任老師將兒子寫給班里女同學小燦(化名)的紙條遞給張女士時,幾個歪歪扭扭的字,張女士展開紙條一看,可不就是兒子的字:“小燦:我xihuan你!”下面有兒子的名字!斑@么小就要談戀愛?也太早點了吧?”
筆者認為,對于壯壯的行為,大可一笑置之。把“早戀”的帽子扣在孩子頭上是不正確的。6歲的孩子,身體和心理都沒發育成熟,還不能稱之為“早戀”,他們只是單純的喜歡。低年級小學生都有好奇的心理,這完全是出于朦朧的好奇,也并非全都是“早戀”。
然而家長、老師發現所謂的早戀之后,大多數家長會采取大吼大叫等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多數老師也會選擇當眾批評以警示其他學生,然而這些粗暴的手段勢必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孩子單純地認為,和喜歡的同學在一起,就要像爸爸媽媽一樣友愛,而沒有成人間復雜的情感。而寫“情書”,只是他傳遞情感的一種方法。
目前大多數學校都開設了生理衛生課,但并沒有開展分年齡階段的性教育,由淺入深地向學生傳授性知識,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階段性教育幾乎是一個空白,學生對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大人為什么要戀愛和結婚等一無所知,只能轉而去向影視作品、網絡和成人讀物尋找答案,并刻意模仿。
筆者認為想要“破解”孩子的早戀行為,不能一味的念“緊箍咒”。首先學校要學校要先入為主,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向兒童揭開異性的面紗,消除他們對異性的好奇感。要引導學生正確接觸影視網絡書籍,不要接觸一些對自己身心不健康的東西,教育學生廣泛閱讀有益書籍和收看健康的影視節目,并形成習慣。學生有了廣闊的知識視野,就會逐步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同時,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不要讓孩子過多的接觸大人的活動,多給他們講解一些男女生正常交往的道理,家長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言行舉止既要文明高雅,又要充滿親情和嚴肅,切不可當著孩子的面些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話題。
只有家長和老師共同正確看待孩子的“早戀”才是破解早戀的良方。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周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師范)
- 于教員 北京大學 教育學
- 郭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電子信息
- 陳教員 清華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地理信息科學
- 胡教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安全工程 法語
- 姜教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金融
- 夏教員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會計學
- zl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凝聚態物理
- 黃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