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警惕:過早學外語孩子易患大舌頭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13-01-30】
把“老師”說成“老希”,“葡萄干”說成“帕塌干”……3歲半男孩童童說出的話,別人怎么也聽不懂。童童的媽媽帶孩子到心理咨詢中心咨詢,才知道孩子是由于學習外語過早,導致出現了“大舌頭”現象。孩子學外語不是越早越好嗎,怎么會因此變成“大舌頭”呢?
心理專家認為,任何民族的孩子學習外語,一般都應在掌握好本土語言之后。如果在孩子的本土語言基礎還沒有打好時,就過早學習外語,其結果必然是 “顧此失彼”,互相混淆和干擾,童童就屬于這種情況。幼兒時期就學外語的孩子,雖能說出一些外語,但就像鸚鵡學舌一樣,并不能真正理解。哪種語言都能說,但哪種語言都不精通,這對發展孩子的智力并無多大好處,也會給人格發展造成障礙。
專家表示:3歲孩子學外語有無以倫比的先天優勢
1、生理上的優勢
因為,人的發音器官,在青春期前皆處于發展狀態,具有相當大的彈性。一旦過了青春期,發展便漸趨穩定,彈性也逐漸減小。因此,就語言發音而言,若是一個孩子從小學習第二語言,有充分機會使用這些語言,他的發音器官自然會配合這些語言發音系統調整形狀,發出這些語言需要的各種聲音。而過了青春期再學習另外的語言,由于發音上會有一些限制,于是產生所謂的腔調問題。
2、環境和心理方面的優勢
從外在環境和心理上來說,大人學英語時,會介意自己的文法與意思是否正確,說錯了會覺得沒有面子;而小孩子的“語言自尊”尚未形成,不會分辨哪一個是、哪一個不是自己的母語,自然就不會抗拒學習或者是說外語。外界對孩子的要求,不會太高,對孩子的每一分進步的表現,都會給以積極的鼓勵和贊賞,這對孩子學習第二語言也是種促動。
3、模仿者的優勢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他們從出生開始,就能夠從各種情境中不斷吸收、記憶所有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影像,以及觸摸到的東西,并依次進行模仿。開始時,只是無意識地模仿,從中體味著語音、聲音及影像的意義,了解自己所不了解的東西,因笑而笑,因哭而哭,隨著經驗的增多,漸漸地組成有意義的概念,并以自己的意識進行判斷。孩子長到了一二歲時,就能模仿大人的發音、姿態、手勢、自然的動作語言了。這時候,學習第二語言,等于水到渠成,無任何學習的困難和壓力。孩子就像一塊純凈、干爽的海綿,在快樂的心態中,享受著學習的樂趣,吸收著知識,并將知識融會貫通,進行完整的表達。
4、積累上的優勢
學習第二語言的重中之重,就是詞匯量掌握的多少。因為語法的掌握,必須在時間和經驗中修正改進。孩子早早地就進行詞匯量的積累,詞匯量越豐富,孩子就越能將意思表達清楚,而掌握語法的能力越好,孩子越能流暢地說第二語言。也就是說,孩子的第二語言的學習時間,得到了最大量的延伸,無論是掌握詞匯量還是語法修正,都能夠得到最寬松的時間保證。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周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師范)
- 于教員 北京大學 教育學
- 郭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電子信息
- 陳教員 清華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地理信息科學
- 胡教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安全工程 法語
- 姜教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金融
- 夏教員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會計學
- zl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凝聚態物理
- 黃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