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高考:到底熬夜還是早睡?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11-12-06】
小杰今年高三,每天6點半起床,晚上12點才能寫完作業,算下來,每天只能睡五六個小時。由于睡眠不足,小杰上課就打瞌睡,只能強打精神,老師講的東西根本聽不進去。“孩子們都處在高度的疲勞狀態,我們這些家長看著心痛,真擔心孩子的健康。”小杰媽媽很困惑,孩子晚睡擔心健康,孩子早睡擔心學習不努力。“好想睡一覺”成為高三孩子們心底最深切的呼喊。
住宿生打著手電k書
tips: 花了多少時間不等于學了多少知識,考生復習不能只拼時間要講效率
隨著學習和升學競爭的加劇,為了能考上理想的學校,不少同學每天都埋頭于書山題海之中,經常“開夜車”到深夜。“作業實在太多了,小喬很少有在晚上10點之前完成作業的時候。”小喬的媽媽陳女士表示,作業太多會擠占孩子睡覺的時間,“每天早上看著她熟睡的模樣,真不忍心叫醒她。”
據了解,有不少高三的學生會選擇住校,為保證學生的休息時間,每晚10點半學校就會準時關燈,但不少學生為了多復習一會兒,打著手電筒看書。“不要熄燈后再看書,平時上課認真,自習不浪費時間就可以了。”鄧女士經常跟在華附住校的女兒說,學習不是靠磨時間磨出來的。兒子在省實讀書的小陳媽指出,住校孩子的睡眠還是能保證7個小時,中午會小睡一會兒,睡眠不足效率會差。
不少考生為了提高學習成績,總試圖延長自己的學習時間,不僅擠占了休息、鍛煉、娛樂的時間,甚至連老師上課的時間也用在看書上,但成績卻沒見起色,于是有人開始“憤憤不平”:“為什么我整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成績還總不見提高,而班上有的同學又是玩球又是看課外書,學習時間并不多于我,最后卻考了個好成績?”
對此,廣州市第六中學教研室主任肖向旭表示,花了多少時間不等于學了多少知識技能,考生復習不能只拼時間而要講究效率,關鍵是要把課堂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課后的自主學習要根據科目的強弱調配,不能喜歡哪一科就看哪一科,畢竟效率最終會體現在考試分數上。”肖向旭建議,對不同的科目應有所側重,如語文和英語重在記憶,理科綜合重在歸納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而文綜則更強調整理知識網絡。考生可以每天晚上整理當天學習的東西,周日整理一周的,把學習任務分段完成,有利于提高效率。
閉上眼就滿腦子公式符號
tips: 不要期望躺下就能睡著,朦朧中入睡是最好的睡眠狀態
佳敏是廣州某重點中學重點班的學生,自從讀高三以來,她的睡眠就很不好,每天晚上眼一閉,就滿腦子的公式、符號,越是想睡著越是睡不著,以至于每天上課都是強撐精神。
“白天高強度、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學習導致精神緊張,是很正常的。”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心理老師李之寧認為,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學生應該學會順其自然,放松心情,而不是擔憂,否則只會越想睡越睡不著。“學生躺在床上,保持舒暢的呼吸,感受著被子的暖和,身心就已經處于一個休息的狀態。”李老師建議,學生不要期望自己像關燈一樣,眼睛一閉上就能睡著,“朦朦朧朧中入睡是最好的睡眠狀態”。
有學生是因為學習強度過大睡不著,有學生卻是覺得自己學習強度太低而不能睡。“兒子說沒什么要看的了,但是總覺得這么早睡心里不安穩,不看到12點睡不著。”陳女士的兒子今年讀高三,學習能力不差,在學校基本能做完作業,可是每天晚上都得12點后才睡,陳女士很擔心,覺得這是兒子對自己沒自信造成的。
對此,李老師卻有自己獨到的看法。“這是孩子適應高三考試節奏的表現,但這種適應不一定有利于孩子高考的發揮,過早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后期會出現疲憊感,想學但學不進去。”李老師建議,家長要記住一個大原則,孩子在高三這個階段出現的心理問題,往往是孩子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而造成的。在大原則之下,家長首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心里的這種動力。“看書學習,有些時候并不是為了把知識灌輸進大腦,而是一種幫助睡眠的方式。”李老師表示,家長可以觀察孩子3-5天,如果看書有利于孩子的睡眠,家長應該支持。否則,家長就應該和孩子探討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劉教員 南開大學 商務經濟學
- 徐教員 山東英才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麥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康復作業治療
- 李教員 北京林業大學 應用統計
- 鮮教員 河北中醫藥大學 中藥學
- 鐘教員 中國傳媒大學 網絡空間安全
- 孫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網絡空間安全
- 連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物理
- 吳教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英語語言文學
- 江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