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教課堂:家長要樹立權威型養育 有利于孩子成長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08-06-20】 隨著“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等民主教養觀念的提倡,越來越多的父母學著“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平等地對待孩子”,“權威”這個詞在現代養育中似乎成了“貶義”,成了“蠻橫、不講理、老一套”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父母不愿意在養育中充當“權威”,因為怕權威激發孩子的逆反、怕權威違背民主精神。
然而不容質疑的是,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自己在家庭中越來越沒有地位,越來越無法取得孩子的尊重,自己也越來越難以與孩子溝通:而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越來越脆弱,越來越沒有教養。在兒童心理咨詢中,我們常常會碰到不少父母無奈的詢問——
都說不能打孩子,為什么我們這些被打的一代很獨立,而現在不挨打的這一代卻變得如此脆弱呢?
有時候家長真想對孩子嚴厲一點,可又怕破壞了親子感情,真是左右為難,沒辦法。
現在有很多家長不想過早地給孩子設下條條框框,希望他能自由自在地成長,可是孩子們現在連吃飯都亂七八糟的,毫無規矩,那家長該怎么辦?
這是為什么呢?北京家教易教網家庭專家指出:
“也許民主的態度就其內在和本身而言并不壞,只是當它搖擺得太遠時,就可能導致喪失對孩子的約束管制,造成家庭結構變異。當這種民主的態度超過一定限度時,問題會接踵而來。”
現代養育觀念提倡“民主”并沒有錯,因為以前的父母可能濫用了“權威”,而將“權威”帶入了一個誤區——專制或專橫跋扈。但不幸的是,現在的父母又將“民主”帶到了另一個誤區——放任自流。
我們可能過度地響應了孩子的要求,而忘記了孩子也需要被要求。這樣看來,“權威”也好,“民主”也好,并非對立的,而是有著內在的統一性,如果父母一旦喪失了權威,那么民主也將無從談起;同樣,如果父母不注重孩子的權利,權威就將變成專制。由此可見,父母的“權威”并不可怕。因為,“權威”的本質,就是既要愛孩子,又會要求孩子!
請一定記住:如果你只有權力而無威信,那頂多算一個“暴君”,孩子遲早是要革命的。
最后,請遵循以下幾點,堅決做個“權威父母”吧——
1、堅持基本原則,克服對孩子的溺愛與遷就;
2、提出適當要求,讓“權威”在接納中鞏固;
3、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權力”有“威信”;
4、爭取全家統一戰線,莫讓“權威”搖擺不定;
5、通情達理,嚴防“權威”變成“專制”;
6、聆聽孩子,修煉“權威”中的“柔功”。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