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家教網(wǎng)首頁 > 家庭教育 > 高三家長的暖心指南:用對方法,陪孩子輕松迎戰(zhàn)高考
高三家長的暖心指南:用對方法,陪孩子輕松迎戰(zhàn)高考
【來源:易教網(wǎng) 更新時間:2025-09-30】
上周,我坐在咖啡館里,看著一位媽媽在手機上反復刪改消息:“寶貝,媽媽今天不問成績,就問問你吃飯了嗎?”她嘆了口氣說:“我怕一開口,就變成‘你這次怎么又退步了’。”這句話像一根針,輕輕扎進我心里。高三不是一場孤軍奮戰(zhàn)的戰(zhàn)役,而是全家一起走的路。孩子需要的不是更多壓力,而是能靠在肩膀上的溫暖。
今天不談分數(shù),不談排名,就聊聊怎么讓家變成孩子最想回的港灣。
別讓焦慮,成了孩子的負擔
你有沒有試過,剛想開口問“最近復習得怎么樣”,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聲音在發(fā)抖?孩子一進門,你就下意識地盯著手機看時間,或者忍不住說“你爸昨天還說……”。這些細節(jié),孩子都記得。高三孩子最怕的,不是考不好,而是感覺父母比自己還慌。他們想要的,是媽媽能平靜地煮一碗面,爸爸能放下手機陪散步。
我認識一位爸爸,孩子第一次月考失利后,他沒急著講道理,而是把試卷輕輕放在桌上,說:“來,我們一起看看,哪里卡住了。”孩子愣了一下,慢慢說出了困惑。后來孩子告訴我:“那會兒,我突然覺得,爸媽不是在擔心分數(shù),是在擔心我累不累。”這種感覺,比任何安慰都管用。
所以,下次想說話前,先深呼吸三秒。問問自己:“我這句話,是想幫孩子,還是在發(fā)泄自己的不安?”如果情緒上頭,別硬撐。可以說:“媽媽有點緊張,我們晚點再聊,好不好?”等雙方都平靜了,再聊。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真實、有溫度的陪伴。
當個安靜的聽眾,比當個話癆更有效
高三孩子的時間,像沙漏里的沙子,每一秒都珍貴。很多家長總想“教育”孩子,結果孩子一進門就躲進房間。其實,孩子不是不想說,是怕一開口,就被打斷、被糾正。我見過太多家庭,父母滔滔不絕講了二十分鐘,孩子最后只記住一句:“媽,我聽不懂。”
試試這樣:孩子放學回來,別急著問“考得怎么樣”,先問“今天最開心的事是什么?”然后安靜地聽。別急著插話,別急著給建議。孩子可能會說:“數(shù)學題不會做。”別急著說“我教你”,先問“你卡在哪里了?”等孩子把想法說完,再問:“要不要一起看看?”這樣,孩子感覺被尊重,而不是被指揮。
有位媽媽分享過,她和女兒吵架后,女兒說:“媽,你每次都說‘我當年……’,好像我不會思考一樣。”后來她改了,只說“你愿意和我聊聊嗎?”女兒慢慢愿意說了。高三孩子不是不懂事,是需要一個能聽懂他們聲音的人。你不需要懂所有題,但你可以成為那個“我在這里”的人。
說話精一點,心暖一點
“你作業(yè)寫完了嗎?”“別玩手機了,快復習!”——這些話,孩子耳朵都聽出繭子了。嘮叨不是愛,是堵住溝通的墻。高考沖刺期,時間就是分數(shù),每句廢話都在偷走孩子的精力。
試試把話變短:不說“你得把英語單詞背完,不然肯定考不好”,說“英語單詞背完,我們去吃你愛的奶茶。”簡單、具體、帶點小期待。孩子會想:“媽媽在幫我,不是在逼我。”
多用肯定句。孩子考砸了,別說“你怎么又錯了”,說“這次錯的題,我看到你思路對了,再練練就穩(wěn)了。”孩子壓力大時,一句“你已經(jīng)很努力了”,比十句“你要加油”更有力。我見過一個學生,媽媽每次見他,都先說“今天你笑了,真好。”后來孩子說:“媽媽不提分數(shù),我就覺得能撐下去。”
記住,溝通不是考試,沒有標準答案。你家孩子喜歡邊走邊聊,就陪他散步;喜歡安靜坐著,就一起看會兒書。關鍵不是說什么,而是讓孩子覺得:“爸媽懂我。”
提前想一點,路就寬一點
高三不是突然開始的,而是從高二就埋下的種子。很多家長等孩子考砸了才著急,其實,從現(xiàn)在開始,做點小準備,能省下很多力氣。
先做件事:把孩子最近幾次考試的成績,簡單記在本子上。別光看分數(shù),看變化:哪科進步了?哪科波動大?比如,孩子數(shù)學從80分到90分,語文從75分到85分,說明在進步。別急著下結論,先問孩子:“你覺得哪科最順手?哪科最費勁?”然后一起找原因——是時間不夠,還是方法不對?
再想想:孩子喜歡什么?是喜歡畫畫,還是愛看科普書?別急著說“學醫(yī)好”,先問“你為什么喜歡這個?”孩子可能說:“我想幫生病的奶奶。”這種興趣,會變成高考選專業(yè)的動力。有位學生,因為喜歡天文,最后選了航天專業(yè),現(xiàn)在天天和星軌打交道,比當初想的“學金融”更開心。
身體也得關注。孩子熬夜復習,別只說“別熬了”,試試買個暖水袋放在書桌上。運動別要求“每天跑一公里”,就說“下樓走走,呼吸新鮮空氣?”高三不是拼身體,是拼狀態(tài)。
家,是孩子回得去的地方
寫到這里,我想起一個故事。有個孩子高考前夜,媽媽沒問成績,只說:“睡吧,明天太陽照常升起。”孩子睡著后,媽媽在手機上寫:“孩子,你不用完美,你只需要盡力。”第二天,孩子考得比平時好。
高三的路,沒有誰必須跑第一。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變成專家,而是父母成為那個“我懂你”的人。一句“我陪著你”,比十句“你必須贏”更珍貴。
別怕小行動。今天,試著在孩子回家時,先問一句“今天有什么開心的?”別急著說教。明天,試試把嘮叨換成一個微笑。后天,和孩子一起看張成績表,說“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小事,會像小火苗,慢慢燒掉焦慮。
高考是場長跑,不是短沖刺。家長不是教練,是陪跑員。你不需要完美,只需要真實。當孩子知道家永遠亮著燈,他就能走得更遠。
送你一句話:孩子不是來完成你的期待,而是來活出自己的人生。你只需要在旁邊,輕輕說一句:“我在。”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大家都在看
- 龔教員 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 新能源科技與工程
- 王教員 曼徹斯特大學 物理、教育
- 向教員 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廣告學
- 李教員 浙江理工大學 紡織工程
- 張教員 清華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王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法學
- 韓教員 中央財經(jīng)大學 工管法學雙學位
- 黎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許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范教員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