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期末考完,家長最該關注的不是分數,是這三件事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13】
期末考卷發下來了,孩子考了85分,你心里是松了口氣,還是有點著急?別急著批評孩子粗心,也別急著報補習班。真正該看的,不是分數高低,而是卷子背后藏著的孩子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
先看基礎題。拼音寫詞語,孩子把“修理”寫成“修里”,“參觀”寫成“參關”,“深淺”寫成“深線”。這些不是偶然寫錯,是字形沒刻進腦子里。孩子不是不會讀,是沒把字和它的樣子、意思、用法連起來。比如“理”和“里”,一個跟“道理”有關,一個跟“家里”有關。
光靠抄寫十遍沒用,得讓他在句子中用起來:“我幫媽媽修理桌子”“我家住在三樓”。用對了,才真記住了。
還有“忽聞岸上(聲歌)歌聲”這種題,孩子填了“聲歌”,丟了一分。這不是拼音沒學好,是沒讀通句子。讀一句,心里要過一遍意思:“誰在岸上唱歌?”“歌聲”是完整的詞,“聲歌”是亂搭的。平時讀課文,別讓孩子一目十行,要他指著字,一句一句念出來,念完問一句:“這句話講的是啥?”慢慢,語感就出來了。
閱讀題失分最多的地方,是“根據短文填空”。比如問“小鳥洗澡的方法”,孩子看不懂“或”字的意思,填了“用翅膀拍水”和“用腳踩水”,其實原文寫的是“先用翅膀拍水,然后用腳踩水,或在水里打滾”。孩子不是不會,是沒讀懂“或”在這里表示“也可以”。
這種詞,平時在故事里遇到,別跳過去,停下來問:“這里說‘或’,說明有幾種辦法?是不是選一個就行?”讓孩子自己說,比你講十遍都管用。
還有“照樣子寫句子”:“先……然后……”這題,孩子要么漏掉一個環節,要么順序亂。這不是寫作問題,是邏輯沒理清。生活中到處是“先……然后……”:早上起床,先穿襪子,然后穿鞋;吃飯,先拿筷子,然后夾菜。每天晚飯后,和孩子聊十分鐘:“今天你做了哪三件事?按順序說一遍。”練的是語言,練的是思維。
看圖寫話反而是得分最高的部分。孩子能看懂圖,知道畫的是小貓在追蝴蝶,能寫“小貓跳起來,想抓住蝴蝶,蝴蝶飛走了,小貓坐在地上發呆”。這說明孩子有觀察力,有想象力。別小看這幾句,這是語文最珍貴的能力——能把看到的,變成自己能說清楚的話。
家長要做的,不是教他用“美麗”“快樂”這類詞,而是問他:“你覺得小貓這時候心里在想什么?”“它下次還會追嗎?”孩子說的每一句,都是作文的種子。
再看審題。有一題問:“這首詩描繪的是( )送別( )時的情景。”孩子填成“李白送別古代”,或者把兩個人名寫反了。這不是知識錯誤,是讀題沒抓重點。題目里有兩個空,說明要填兩個人。孩子沒注意“送別”這個詞的主語和賓語關系。平時做題,別讓孩子一拿到卷子就埋頭寫。教他三步:第一,圈出題干里的關鍵詞;
第二,數一數有幾個空;第三,想想誰對誰做了什么事。練多了,自然就穩了。
這些不是靠刷題能解決的。刷題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怕做題,越做越緊張。真正有效的是日常的對話、朗讀、觀察和提問。
每天花十五分鐘,和孩子一起讀一篇短文。不求快,不求背,只求他能復述出來。讀完問:“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你覺得主人公會怎么做?”“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能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
寫字,別只抄生字表。寫“清”字,讓他組三個詞:“清水”“清楚”“心情”。寫“影”字,讓他找找生活中哪些東西有影子:樹影、人影、路燈下的影子。把字和生活連起來,字才不會跑。
錯題本不用抄滿一頁。一張A4紙,撕成四份,每份寫一個錯題。正面寫錯的句子,背面寫正確的,再畫個簡單的圖,或者寫一句提醒:“這個詞要按順序寫”“‘或’是選一個,不是全寫”。貼在書桌旁,每天看一眼,比做十道題都強。
孩子不是笨,不是不努力,是沒找到學習的節奏。語文不是背課文,是學會用語言思考。考試不是測記憶,是測他能不能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變成清晰的話。
別再盯著錯題扣了多少分。問問孩子:“今天哪道題讓你想了很久?”“哪句話你讀了三遍才懂?”“你覺得自己哪次寫得特別順?”這些問題,比分數更能告訴你,孩子在哪里真正成長。
教育不是把知識塞進腦袋,是點燃一顆愿意思考的心。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李教員 浙江理工大學 紡織工程
- 張教員 清華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王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法學
- 韓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工管法學雙學位
- 黎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許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范教員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 段教員 天津理工大學 通信工程
- 鄧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類
- 余教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工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