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五從軍征》教學案例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7-30】
我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浩若繁星。在這筆豐厚的文學遺產中,反映戰爭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回憶一下:前面都學過那些關于戰爭的詩詞?這些詩詞有的描寫了邊塞風光,有的講述了戰爭故事,有的抒發了將士的愛國情懷,還有的傾訴了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關于戰爭的詩,看看這首詩又是從哪個角度來寫戰爭的?
出示學習目標
1、能運用聯想和想象,深入詩歌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2、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二、齊讀課題,了解樂府詩
1、齊讀課題,從哪兒看出與戰爭有關?
2、關于樂府詩,誰愿意把自己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
師補充:樂府詩有的來自民間,有的是文人模仿樂府古題所作,而今天我們所學的這首詩,它來自勞動人們中間,沒有具體的詩人。
三、初讀詩歌,感知大意。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想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過渡:這個少年從軍,好不容易返回故鄉,那么展現在他眼前的又是怎樣的一幕呢?
2、預習檢測。
我會讀。
冢 狗竇 雉 旅葵 舂谷 羹 貽
說說詞意。
始: 遙: 冢: 竇: 舂谷: 葵: 持: 羹: 雉: 沾:
四、誦讀詩歌,感知詩歌大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小組交流詩歌大意。
匯報展示。
2、朗讀喜歡的詩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3、指導感情朗讀。
第一句:讀出戰爭歷經的時間之長和迫切與親人團聚心情。
第三、四句:請大家也懷著悲傷的心情告訴老兵。
老人看到什么?這是一幅什么景象?你能把這種荒涼的景象讀出來嗎?
而現在呢,一切都已經蕩然無存,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只有:(女生讀第4句)他曾經的家人在哪兒呢?(出示,生讀:松柏冢累累)是啊,他再也見不到曾經熟悉的親人,感受不到曾經熱鬧的家園了,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男生讀: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老人那顆帶著期望回鄉的心也已經由熱變冷,(涼),由喜到悲/哀了。(板書:悲/哀)
第五句:他的苦僅僅是生活上的苦嗎?更是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心里痛苦。大家想象一下:在當時年代,是不是只有老兵一人忍受這樣的痛苦呢?還有那些人也向老兵一樣孤獨呢?
師:不說其他,僅僅是漢武帝在位時,他五次討伐匈奴,就導致全國有一半的人死亡,無數個家庭過著舂谷持做飯,采葵持作羹的生活,無數個家庭忍受著羹飯一時熟,不知貽啊誰的痛苦。把老兵的凄苦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第六句:讀出老人悲哀之情。
4、這就是80歲老兵回家的經歷,讓我們再次齊讀古詩,進一步走進老兵的內心。
5、說說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老兵的同情、對封建兵役制度的憎恨。)
五、拓展。
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你對戰爭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師小結:是的,戰爭是殘酷的,老人的悲苦經歷只是當時千千萬遭受戰爭苦難的人們的一個人縮影。古往今來,不知多少家庭因為戰爭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即使在崇尚和平的今天,人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發生著武裝沖突,因此珍愛和平,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六、課堂檢測。
填空:
1、這是一首( )詩,作者是從( )角度來寫戰爭的。
2、這首詩主要講述了( ),表達了詩人( )感情。
七、作業:背誦詩歌。
板書:
十五從軍征
兵役的殘酷
無限的凄涼 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不盡的悲哀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大家都在看
- 湯教員 東南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
- 曹教員 佛山大學 市場營銷
- 吳教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臨床醫學
- 梁教員 柏林工業大學 德語作為外語及專業語言
- 石教員 北京工商大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 劉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經濟
- 胡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經濟
- 鄒教員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 應用俄語
- 張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小學教育中文
- 趙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物理(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