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本科教學成果,獲批19項!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7-17】
教學名師獎:鄭群 外語系教授
自國科大本科英語教學團隊成立以來,鄭群通過教學督導、集體備課、試卷研討、賽事選拔等活動讓青年教師投身教學,熱愛教學,實現教研相長。,團隊主講的《大學英語IV》獲批國家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針對《大學英語IV》的項目式學習,鄭群認為,課后一對一輔導至關重要。
“我與學生一起理順思路,逐字修改,讓學生意識到三分文章七分改。”該模式深受學生好評。
未來,鄭群和團隊將繼續有序推進本科通用學術英語測評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本科通用學術英語配套課件建設,積極探索本科通用學術英語的課程思政建設。“面對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厚植家國情懷,樹立社會公民的責任感,是我們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方向。”鄭群說道。
優秀教學管理人員:王燕芳 本科部老師
自國科大開始招收本科生時,王燕芳便加入到本科部初創團隊,至今已在本科教育管理一線工作十多年,工作內容滲透到本科教務管理多個分支,涉及本科培養方案管理、課程管理、教師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本科教學系統建設管理等。
近年來,王燕芳也積極響應教育部各類教改政策,不斷學習,研究國內外著名高校的培養情況,結合國科大實際,每年參與修訂本科培養方案工作。
“歷經國科大本科教務管理從無到有,這是一個不斷摸索、學習、再實踐的過程。”除了完成本職工作,王燕芳還不斷以經驗帶新人。多年來,王燕芳的工作能力和業績得到同事認可,其多次被評為學校年度優秀職工。
優秀本科實驗教學指導教師:李向軍 化學科學學院教授
分析化學實驗是聯系分析化學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紐帶和橋梁,是化學各二級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國科大開始招收本科生以來,圍繞“要培養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及有創新創業潛力的本科生”的戰略目標,李向軍牽頭組織,參與了《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的建設,從實驗室裝修方案的設計、儀器設備的采購安裝到課程內容設置、課程組織按排、課程大綱制訂、實驗室各類規章制度的制定等各方面,見證了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在課程教學中,除總體負責分析化學實驗的教學組織外,李向軍還具體承擔了分析化學實驗中化學分析的全部及儀器分析方法的原子吸收光譜實驗。
優秀大學生學科競賽指導教師:杜朋 外語系副教授
杜朋經常利用周末時間為本科生開展辯論培訓,并帶領他們積極參加學科競賽,提高大家的綜合素養。自至今,他指導的學生連續在“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等國內最高水平的英語比賽中獲獎,目前共獲得全國決賽二等獎2次、三等獎5次,華北賽區一等獎2次、二等獎4次。
杜朋還把這些教學經驗,以教材編寫方式轉化成為學術成果。作為外語系測評中心五位主要成員之一,他也不斷為學校學術英語七級測評體系制定貢獻力量。
“優秀本科教材課件”(重點):《細胞生物學》
國科大面向本科生開設的《細胞生物學》課程,常講常新,現已形成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理論學習與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兼具綜合性、系統性、基礎性、前沿性的鮮明特色。
課件內容立足經典理論,隨著光學及電子成像技術的不斷發展,細胞生物學領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以此為線索,系統梳理細胞的共性結構與生命過程的重要知識點,并主以圖文并茂、輔以多媒體動畫的方式展現;
課件著重重構知識體系,在細胞生物學與相關學科融合發展的趨勢下,注重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先修課程及《發育生物學》《免疫學》等后續課程交叉融合,強化教學內容的邏輯性與連貫性;課件及時引入最新進展,從細胞生物學飛速發展、知識快速迭代的現狀出發,將前沿知識引入課堂講述,用最新認知補充經典理論。
《細胞生物學》課程先后被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北京市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自以來,課件及講義累計服務超過200名本科生和1000名研究生,受到學生廣泛好評。
“優秀本科教案”:《電磁學》(公共課)
《電磁學》是國科大本科生大一下學期的公共必修課,在培養低年級本科生深厚的理論基礎、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有重要地位。每學期期末課程評教均為“優”,評教分數位居學院前列。
圍繞國科大“探索科教融合培養未來科技骨干和科技領軍人才的新模式”的本科教育定位,該課程和教案瞄準知識與興趣目標,讓學生掌握電磁作用的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能用電磁學基本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電磁現象;
瞄準能力與思維目標,讓學生領悟電磁學基本理論的研究方法,學習通過獨立思考來科學分析和解決電磁學基本問題;瞄準情懷與品質目標,讓學生了解電磁學理論的發展歷程,以及眾多物理學家們在電磁學理論建立的過程中所作的杰出貢獻,激發熱愛科學、追求真理的情懷,樹立實事求是的品質和科學精神。
“優秀本科教案”:《植物學》(專業課)
《植物學》既是一門經典基礎學科,也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植物學涵蓋了從植物細胞、器官發育、形態解剖、生理功能到生命活動、種群分類、系統演化等一系列的專業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植物相關知識和學科領域發展動態、開展植物相關的研究性學習并培養創新能力,是高校生物學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
自開設以來,該門課程吸引了有志于植物學研究的本科生選課和旁聽。從近幾年授課情況和效果看,該門課程和教案在引導學生建立對于植物宏觀和微觀知識的總體概念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通過學習,學生對于植物界各大類群、植物組織器官的起源和類型及植物細胞基本特征等方面均有了系統而深入的了解,構建出關于植物學這一經典基礎學科的開放性知識框架體系,也建立起完整的關于生物演化的概念圖譜,同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生活中找到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知識點。
優秀本科教學實驗室:本科物理教學實驗室
,國科大開始招收本科生,本科物理教學實驗室隨之成立。本科實驗物理教學從零起步,堅持高起點建設,主要承擔《基礎物理實驗》等實驗課。
該實驗室在具體實驗內容傳授上,一方面,注重實踐與教學經典知識點的結合;另一方面,做好不同教學階段課程以及后期科研實踐知識點的梳理和銜接,引導學生發現自主拓展學習的方向,提高學習投入度。經過多年的實驗課程開展的經驗和師生反饋調研,實驗項目知識體系得到師生認可。
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細胞生物學虛擬教研室
細胞生物學虛擬教研室由《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核心課程主講教師構成,并特邀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的《細胞生物學》課程教材主編、資深教師及教學督導深度參與教研、指導教學實踐。
《細胞生物學實驗》為生命科學類專業必修專業課程,屬于細胞生物學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該教研室通過實驗驗證《細胞生物學》講授的基本理論,以加深學生理解、鞏固和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新能力。
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力學虛擬教研室
該虛擬教研室團隊建有多個風格特色鮮明的力學平行班(含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主講教師為來自物理、力學等眾多前沿研究領域的一線科研工作者,團隊通過協作來將現代物理前沿融入力學教學,將力學在工程領域的前沿應用納入課程實踐教學中,另外理論力學等緊密相關課程的教師和實體基礎物理教研室及教研室以外教師的加入和支持,為更新課程大綱、共同建設教學案例資源、交流總結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廣泛的基礎。
該虛擬教研室目前階段主要組織并服務于本校課程教學改革,基于本校教學情況設計,關注教師教學科研精力分配的矛盾,實施分層式的教研人員組織運行架構,打造教學科研并舉、高效協作的教研團隊;
以雄厚的教師科研背景和團隊運作為支撐,基于校情、班情和學情開展教學研究和改革實踐,建設可以支撐本校專業混合選課、分層次教學需求和學生發展需求的新力學課程,探索以學生和學生發展為本、因材施教、特色鮮明的教學模式。
產學研深度育人平臺:“一生一芯”人才培養計劃
,首期“一生一芯”在國科大啟動,五位國科大本科生帶著自己設計的處理器芯片畢業。而后的第二到第五期,報名人數逐年增加,覆蓋近170所國內外高校。目前,“一生一芯”已發展到第五期,報名人數超過1300人,大規模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成型,持續學習的學員數量超過500人,累計流片學員數量已有80余人。
“一生一芯”人才培養計劃平臺瞄準我國優秀處理器芯片人才儲備目標,堅持人才培養和公益兩大屬性,面向高校和社會尋求對芯片感興趣的學生,加以培養和訓練。平臺對所有學生和高校都開放且完全免費,招生不區分學校、年級和專業。
平臺通過選擇新的開源賽道,用開源方式降低芯片人才培養的門檻、設計貫通計算機科學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的培養方案、設置分階段的培養模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探索并構建出了大規模人才培養流程,解決教師和工程師的數量無法隨培養規模線性增長的難題,持續為我國的“卡脖子”領域輸送人才。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