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要把握好學習的4個環節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7-06】
新學期開始了,作為一名高中生,你要如何學好高中的課程呢?在此小編整理了把握好學習的4個環節,供大家參考。
一、 預習
中學的知識量越來越大,要求理解、聯系與思考,而非單純死記硬背。如何為思考留出更多的空間呢?答案就是預習。通過預習,可以發現新課中的難點,等老師講到時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節課的基本內容,快速跟上老師的思路,并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從而保持積極的聽課狀態。
有些孩子說:“預習重要是重要,可作業都做不完,時間那么緊,哪有時間預習?”確實,現在的學習很緊張。但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中等的學生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前者做作業快,效率高。在相同的學習時間里,他們可以留出 10-30 分鐘的時間預習。如果預習了,聽課效果就好,作業做得就快,預習的時間自然就節省出來了。
所以預習是形成良性循環的一種重要手段。
如果時間很緊,怎么辦?
① 對于聽課效果好的科目,少預習或不預習;對于聽課效果差的科目,多預習。
② 單科課程的預習時間控制在 8-15 分鐘,主要是把握整體知識內容,記錄或記住對于個人的難點和課程重點,方便聽課時在此處集中注意力。
③ 課前花 2 分鐘快速瀏覽,從而快速進入聽課狀態。
二、聽課
聽老師講課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捷徑,老師傳授的是經驗證的真理;是老師長期學習和教學實踐的精華。高效聽課要抓住以下幾點:
① 做好課前準備,即預習。精神上的準備十分重要,保持課內精力旺盛,頭腦清醒,以及對探求知識的極大興趣,是學好知識的前提條件。
② 集中注意力。思想開小差會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強制自己專心聽講,靠意志來排除干擾。
③ 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不要做一個被動的信息接受者,作老師的合作者,學習的參與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緊跟老師講課的思路,對老師的講解積極思考。結論由自己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而得,會比先聽現成結論的學習效果好。
④ 在聽取公式定理的同時充分理解、掌握老師的解題方法,學習思路。
⑤ 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即不能忽視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開頭,往往寥寥數語.但卻是全堂講課的綱。只要抓住這個綱去聽課,下面的內容才會眉目清楚。結尾的話雖也不多,但卻是對一節課精要的提煉和復習提示。同時還要注意老師反復強調的部分。
⑥ 方法之一。筆記,一份永恒的筆錄,可以克服大腦記憶方面的限制。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須記筆記。同時做筆記充分調動耳、眼、手、腦等器官協同工作可幫助學習。有選擇的記筆記,記錄經典例題。
⑦ 注意和老師的交流,聽課要與老師有目光的交流,提問式交流,都可以促進學習。
三、復習
復習應該融合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而不是專門為考試準備的。及時復習的優點在于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學過即習,方為及時。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復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獲。
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水平,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復習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課后回憶。下課后花幾分鐘把所學內容回想一遍。回想什么?回想我們在上節課中學到了什么,比如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新思路、之后遇到新題我們該如何解答等等。
② 精讀教材。對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③ 整理筆記。對課堂筆記及時的完善,勾畫出疑點,尋求同學老師的幫助。
④ 看參考書。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應考能力。
⑤ 單元復習,要求:
a 本單元(章)的知識網絡;
b 本章的基本思想與方法(應以典型例題形式將其表達出來);
c 自我體會:對本章內自己做錯的典型問題應有記載,分析其原因及正確答案,應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以及你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后將其補上。
四、作業
作業是提高思維能力,復習掌握知識,提高解題速度的途徑。通過審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以達到鞏固檢驗自己的目的。
要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考試時你能隨便上廁所么?考試時你能吃水果么?考試時你能開手機么?考試時你能看筆記么看答案么?……考試時不能干的事,寫作業時盡量也別干,至少保持30分鐘。
30分鐘后,休息5分鐘,上廁所喝水吃水果聊微信,但一定別打游戲。這樣至少有兩個好處:
提高效率;
穩定考試時的狀態。
作業中的錯題也很關鍵,對于作業中沒有弄懂的題一定要收入到錯題本里,找老師問同學一定要搞懂為止,方便以后復習時查落補缺。(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