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原創:記錄孩子的成長 八年來點滴感悟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7-03】
【導語】這篇文章《記錄孩子的成長:八年來的感悟》,是大連e度論壇家長原創貼,真實細膩地講述了八歲兒子軒軒的成長歷程。相信讀過這篇文章的每一位家長都會有很多感悟......
以下文字轉自大連e度論壇 作者ID:zyjyaya
回想孩子來的成長,我也是有歡樂有心酸。懷孕時候反應太強烈,因為創業初期必須堅守工作崗位,我只好躺在辦公室沙發上處理業務,午休時候被人扶著到外面散散步。3個月的時候晚上回家一腳邁空了,從樓梯摔下來,一切都還好。
4個月的時候我和老公晚上一起步行回家,他發現我突然沒了,我一條腿掉進了路邊馬葫蘆里,除了皮外傷居然很安全,孩子就是這樣和我一起度過了10個月。孩子的出生是我最大的福氣,這是上天賜給我最好的禮物。多少次磨難都沒阻擋我們母子相見。
因為工作忙,雙方父母也沒主動幫我帶孩子的意思,我就只好自己帶。有時候晚上下班很晚,只好把孩子帶到公司,周六加班,孩子也在公司,饑一頓飽一頓的,著實很可憐。2歲的時候我就給送去幼兒園,一天去接老師說孩子一天都沒吃東西,就是坐在窗前一下午都不動。回家后就病了一周多。無奈只好放棄去幼兒園。
3歲的時候再送幼兒園就還很順利,畢竟大一點了。一次做個工程,我們忙到晚上8點多居然忘記接孩子了,幼兒園有寄宿孩子,老師以為家長不來接就住一晚上,但孩子不睡就是等爸媽去接,老師來電話我們才想起孩子還在幼兒園呢。
這件事情想起來我就會心痛很久,感覺欠兒子的太多了,我不能像其他媽媽那樣給他一個溫暖的環境,每天總是忙不完的事情。
在其他人眼里軒軒是多么幸福啊,因為爸媽大小有自己的事業,要啥有啥,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孩子是多可憐,要啥沒啥。也許是我太個性,一直沒找到一個理想的阿姨幫我帶孩子。因為畢竟是公司,總有客戶參觀孩子不好在公司里,3歲起就一個人在家了。
起初是30分鐘我回去一次,逐漸加長時間,后來就是中午才回去看看給弄點吃的。軒軒也漸漸學會了安排自己一上午寂寞的時光。4歲的時候就能下樓自己買鹽了,而且知道處理事情,爸爸手機忘帶了,正好等一票著急的貨,對方打到我電話上,我一愣怎么知道我呢?
對方說他給軒爸電話無人接聽,過會兒是個孩子反打過來的,說爸爸電話在家,就把我電話給對方了。也許是軒軒目睹了爸媽的辛勞,晚上我回家,他那么小就端一盆熱水給我洗腳,坐在小凳上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著,我的眼淚吧嗒吧嗒的掉進盆里。孩子不解的看著我,我說是感動的,你是上天賜給媽媽的,媽媽下半輩子就為你活了。
孩子5歲的時候就自己帶鑰匙出去玩兒了,我不放心就給他帶上個舊手機,孩子出去的時候先是通知我一聲,半小時我就會給他電話問行蹤,1小時還沒回家,我就跑回小區去看看。就這樣漸漸的他自己出去玩兒的時間加長,我也放心了。孩子很快到了上學年齡,我糾結了,回市內上我們通勤的確不方便,晚上回去的太晚,老人也不管。
不回去吧,總是感覺這里的學校和市內還是有差距,也許是偏見吧。最后無奈選擇這里,孩子新學期那天,我哭了,感覺對不住孩子,不能給他更好的環境。軒軒知道我心里難過,他安慰我說:“媽媽沒事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我即便不是金子也是塊銀子吧,怎么也能亮堂亮堂。
”我說哪止金子銀子啊,在媽媽心里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塊完美無瑕的玉。
一學期下來孩子都是100分,他興奮的跑回家告訴我,其實我知道他是在為我爭榮耀,認為這樣媽媽會很開心。但我還是想告訴他不能太在意分數,路還那么長,這才走幾步啊。孩子有些失落說我不理解他,他才不是只為自己那么自私呢。我很開心,我看到了一個小男子漢的胸懷。后來他說很喜歡架子鼓想去學,我同意了。
孩子學的很認真,他說他不想一節課的錢白白的浪費掉,因為那是媽媽每天很晚才下班賺來的辛苦費。孩子大了,也會聊天兒了,看到我不開心就說讓我談談心里話,他雖然不能幫我什么,但還能當我的垃圾桶。
兒子漸漸的變成我的好朋友了,有什么壓力困惑我都喜歡和他說,他很認真的聽著,偶爾會出點主意。有時候會說他聽不懂,但說出來就會舒服些。上級起,軒軒突然說每天要2元零花錢,自己用紙殼做了個漂亮的儲錢罐,但他就喜歡攢著從不亂花。有時候學校交點電影票錢什么的他就自己拿錢。
我問他怎么不花,他說攢著買點大東西什么的或者交伙食費。有時候我累了,或者不舒服的時候他會用零花錢給我買巧克力,給爸爸買幾聽啤酒。
一次爸爸出差回來,軒軒提前給買的啤酒放冰箱里,晚飯時候給拿出來,爸爸感動的啊直親孩子,孩子說爸爸出差也很辛苦的,應該的,不用這么激動。自從孩子上學,我就下決心無論多忙多累,早飯一定要親自給做,每天都不重樣,好像這是我唯一能堅持做的了。
昨天早晨起晚了,就熱點牛奶,餅干對付。我怪自己起晚了,孩子說沒事的,怪他沒喊我其實他早醒了想讓媽媽多睡會兒的,餅干也挺好的,這也是愛心早餐。孩子還特意說好吃,其實他根本就不愿意吃餅干面包之類的。
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里我感悟到:孩子不能太寵,凡事不能都盡著孩子,要和孩子談心聊天總溝通,把他當成朋友。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