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銜接:培養習慣與轉換教學方式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10-16】
學生由小學進入中學階段,面臨學習環境、人際關系、學習方法等方面的重大轉變。適應得快的學生,學業上往往能一帆風順,飛速進步;反之,則可能陷入學業的低谷,難以自拔。因此,確保中小學之間的順利銜接至關重要。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教育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對于終身的學業和個人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特別是五、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從幼稚向成熟過渡的關鍵時期。
1. 學生應當被要求制定學習計劃,以減少學習的隨意性和無序狀態,引導他們從自發學習轉向自覺學習。
2. 培養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3. 上課主動做筆記的習慣同樣重要,要求學生記錄重點、難點和要點,而不是簡單地抄寫板書。
4. 養成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增加閱讀量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深度,提高他們的接受和適應能力。教師應指導和監督學生的閱讀,使之成為習慣。
二、轉換課堂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知識含量
隨著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也日益旺盛。教師應當采用發散思維的方式,教授新知識,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習興趣,并為中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的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對于適應中學學習環境至關重要。小學高年級階段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改變保姆式的教育模式。
1. 首先在觀念上為學生灌輸獨立意識,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和教師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是自己的責任,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2. 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間,將培養獨立自學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
3. 將教育的觸角深入學生的心靈,教導他們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增強自信心,積極應對困難,爭取學習的勝利。
通過上述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習慣養成和適應能力的提升,為他們的中學學習乃至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當然,這需要家長、教師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共同關注并支持學生的健康成長。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