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護考熱:是關愛還是溺愛?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6-07】
在6月上旬的某個下午,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校園的小路上,一位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正認真地在校內踩點。他的目光掃過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心中默記著考場的分布。忽然,他注意到一個細節,轉頭向身邊的校方人員詢問:“考試當天,我可以把自行車停放在校內嗎?”
校方人員的回答出乎意料:“你家沒有自備車,可以預訂出租車嘛,何必騎自行車?”孩子的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他知道,在這個時刻,每一個決定都可能影響到他即將到來的高考。
這個問題引發了我們的深思。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社會對考生的關注和支持似乎已經到了極致。從考場外的交通管制到考場內的環境布置,每一項措施都旨在為考生提供一個“完美”的考試環境。然而,這種過度的保護是否真的有利于考生的成長?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負擔得起自備車或者出租車。對于那些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騎自行車可能是最經濟、最環保的出行方式。同時,騎自行車也能鍛煉考生的體魄和意志,讓他們在緊張的考試氛圍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堅韌。
其次,中高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但并非唯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學習如何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如何獨立處理問題。如果我們在每一個細節上都為他們準備好一切,是否意味著我們剝奪了他們鍛煉自己的機會?
再者,社會對考生的過度保護可能會導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一些考生可能會因此產生依賴心理,缺乏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當他們步入社會,面對更加復雜和嚴峻的挑戰時,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
因此,我們呼吁家長和全社會在關心考生的同時,也要注意把握尺度。適度的保護和支持是必要的,但過度的溺愛可能會適得其反。我們應當鼓勵考生在合理的范圍內經歷一些坎坷和逆境,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人生道路。
讓我們回到文章的開頭。那個尷尬的孩子最終選擇了騎自行車去考場。他可能沒有享受到特別的待遇,但他獲得了一份寶貴的經歷,一種獨立面對挑戰的勇氣。而這,也許正是他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試”。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楊教員 長春師范大學 數學專業
- 張教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網絡與新媒體
- 杜教員 北京理工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 叢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視覺藝術與出版設計
- 肖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電子信息工程
- 任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新聞傳播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