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和孩子做朋友 否則受害的還是孩子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3-12-29】
對于與孩子做朋友的觀點需要謹慎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與孩子做朋友的觀念存在差異
“和孩子做朋友”是近幾十年來廣泛流行的一種家教理念,被許多家長所認同。然而,對于中國的許多家長來說,需要慎重考慮是否與孩子做朋友,甚至不要將這種觀念放在心上。這樣做有兩個原因:首先,如果不考慮文化差異,盲目照搬或理解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其次,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策略,有些孩子與家長并不適合這種做法。
西方與中國的文化觀念有所不同
這種觀念之所以存在市場,可能與我們的傳統文化對待孩子的態度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更強調父母與孩子、孩子與老師等社會角色的區別,強調對父母長輩的尊重、服從甚至絕對服從,無論對錯。然而,在與孩子的關系定位上,西方社會文化與觀念強調“平等”,將與孩子做朋友作為其中的一種理念。
文化差異導致觀念的不同
然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無論是平等還是基于平等的與孩子做朋友的西方先進教育理念,都隱含著許多文化前提,與我們的文化不同。首先,在西方,孩子通常只是父母的一部分,不是第一位,更不是全部。其次,基本的規矩與規則是默認的前提。與孩子做朋友并不是毫無條件的。
中國家長的特點與挑戰
然而,中國的大多數父母與西方不同,他們將孩子視為全部,是第一位。為了孩子,許多中國父母愿意無條件付出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利益。然而,西方的大多數父母不會這樣做。他們不會為了孩子上一所與自己經濟能力不匹配的學校而傾其所有,孩子也會自覺根據經濟實力選擇次一級但學費便宜的高校就讀。
同時,在中國的獨生子女背景下,家庭教育環境形成了“非常6+1”的現象,家長過分遷就嬌寵孩子,基本的教養與規矩被忽視,導致了熊孩子與脆弱的一代并存。在這種背景下,家長更需要謹慎地與孩子做朋友,不能沒有原則地對待孩子。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定位永遠是社會關系之一,父母有養護孩子、監護孩子、教育孩子的責任。因此,在養育的過程中,父母有權利與責任采取各種手段來完成養育責任,包括懲戒。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與定位不可能是平等的,父母應該得到絕對的尊重,無論他們說的對與錯。這也是社會關系的一種縮影,比如對長輩、職位的尊重等。
需要慎重考慮與孩子做朋友的觀念
在中國的現實環境下,尤其是對于過度嬌寵的孩子來說,不強調基本規則和規矩,不適當或沒有原則地與孩子做朋友,過于強調與孩子講理、講對錯,很容易使孩子習慣于以絕對對錯論英雄,失去了規矩,缺乏對長輩、領導、執法者等的基本尊重。在中國的背景下,家長需要更加謹慎地與孩子做朋友,不能忽視基本規矩的嚴格要求。否則,最終受害的將是孩子。
智者能夠把握好與孩子做朋友的度
當然,并不是完全反對與孩子做朋友,對于一些智者來說,與孩子做朋友本身就是智慧的體現。他們能夠抓住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容易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同時不會忘記基本的家教,如對長輩、客人的尊重和禮貌,不會忽視基本的規矩與規范。對于這些家長來說,可以放心地與孩子做朋友。然而,能夠把握好這種度的人并不多。
家長應該慎重考慮與孩子做朋友的觀念
中國的普通家長往往缺乏與孩子溝通的能力,也容易忘記對孩子基本規矩的嚴格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與孩子做朋友的想法需要慎重考慮。在過度嬌寵的基礎上,過于嬌縱孩子,失去了分寸和規矩。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