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家教網(wǎng)首頁 > 家庭教育 > 家長必讀:5類“完美父母”并不受歡迎
家長必讀:5類“完美父母”并不受歡迎
【來源:易教網(wǎng) 更新時間:2023-12-25】
太過完美的父母,反而教不出完美的孩子!
第一類:力做萬能父母
在孩子眼里,爸爸媽媽什么都會,在大的難題爸爸媽媽都能夠解決,而且家長們也時刻跟著孩子,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困難就馬上幫他完成,聽著孩子高高興興地說:“爸爸媽媽好棒!”心里也是美滋滋的。然而,爸爸媽媽并不是萬能的,也會有不懂的地方。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爸爸媽媽不必立刻解決問題,而是應該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應對。如果孩子遇到一個他們不知道的單詞,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這個單詞他們也不知道,但可以一起去查字典,或者明天再告訴孩子答案。這樣的做法能夠幫助孩子理解爸爸媽媽也有不懂的地方,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類:強迫孩子完美無瑕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所以從小就嚴厲地教育孩子,要求孩子事事要做得好做得完美,只要孩子犯了一點小錯,或者有什么不好的舉動就馬上批評他,想從根源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然而,如果爸爸媽媽一直盯緊孩子,要求太嚴格,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爸爸媽媽可以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讓孩子嘗到事情的后果,以后自然而然就不會再犯錯了。比如,當孩子想伸手抓飯吃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沉住氣,讓孩子看到抓飯的后果就是把飯都弄到地上了,而且自己吃不飽。然后在平時的聊天中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引導他,告訴他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或者把孩子近期犯的小錯誤拿出來分析,幫他改正壞習慣。
第三類:竭力避免沖突
孩子慢慢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跟爸爸媽媽有沖突是正常的,這說明他已經(jīng)學會自己思考了,懂得自己去判斷事情,所以才會有跟爸爸媽媽不一樣的觀點。當孩子有自己的觀點時,爸爸媽媽應該耐心地跟他溝通,了解他的想法,然后慢慢地跟他講解,讓孩子的想法更加成熟。比如,當妞妞想在床上看書時,爸爸可以留下來,告訴她躺著看書對眼睛不好,長大了可能會需要戴眼鏡。這樣的溝通方式能夠讓孩子理解爸爸媽媽的觀點,也能夠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類:把孩子關進愛的牢籠
從小家長總會處處呵護孩子,主動幫孩子分辨是非,想讓他少走一些彎路,擔心他受一點點傷,結果反而使孩子更加弱不禁風,不懂得生活自理,而且遇到困難時總是一臉的沮喪,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父母當然要看好孩子,避免孩子發(fā)生大意外,但是也要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更加獨立,而且這些成就感會鼓勵孩子繼續(xù)嘗試更多的事情,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他健康成長。
第五類:搶著為孩子的行為后果買單
爸爸媽媽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什么事情都替他擋著。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們就會連哄帶騙地為孩子推卸責任,把錯誤都攬到自己身上,就是心疼孩子,寧愿自己受委屈。然而,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學會推卸責任,抱怨他人。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自己承擔一些行為的后果,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行為會有相應的后果。比如,當圓圓被板凳絆倒時,奶奶可以告訴她,絆倒是因為她沒有注意,以后要小心一點。這樣的做法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和獨立思考能力。
結語
作為父母,我們要適度地照顧孩子,不要過分追求完美。孩子需要面對困難和錯誤,才能夠成長和學習。我們應該給予孩子適當?shù)淖灾鳈啵屗麄儗W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我們也要在孩子犯錯時給予適當?shù)闹笇Ш鸵龑В瑤椭麄兏恼e誤,成為更好的人。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