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去幼兒園,家長要這樣對Ta說.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3-06-07】
早上,當陽陽躺在地上大哭不上幼兒園時,盡管時間已經很晚,父母依然束手無策。這種場景每天在家里上演,讓父母既心疼又無措。最終,父親只能強行抱著哭泣的陽陽去幼兒園。
親愛的家長們,您的孩子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情況?當孩子哭著說不想去幼兒園時,你會如何處理?是強硬地告訴他“必須去”?還是心軟停止送他去幼兒園?還是耐心教導,灌輸一些“在幼兒園里可以學到很多知識”的道理呢?
實際上,當孩子哭著說不想去幼兒園時,家長的回答很重要,因為它對孩子的影響深遠。
入園焦慮是孩子必須經歷的階段。
對于剛剛上小班的孩子來說,面對新的環境和陌生的老師和同學,他們或多或少會感到一些分離焦慮。英國兒童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指出,剛進入幼兒園,孩子通常會經歷三個階段:
階段一:反抗
這個階段通常表現最為強烈,孩子可能會哭、鬧、打滾、打人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反抗。
階段二:失望
這個階段孩子雖然仍會哭泣,但是表達方式會逐漸減少,他們不想理睬別人。
階段三:超脫
當孩子逐漸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并開始產生信任感時,他們也逐漸變得熟悉小伙伴們,開始釋然并接受集體生活,甚至會愛上幼兒園。
因此,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時哭鬧是正常的,這有助于他們宣泄情感。只要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即使需要一個月,孩子也能很好地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緩解孩子焦慮情緒的“三部曲”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曾說:“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在幼兒園,孩子需要離開父母八個小時,心理上肯定會有失落感,會抗拒上幼兒園。
因此,當孩子表示不想上幼兒園時,如果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只會讓孩子感到無助和更加抵觸上幼兒園。
以下是緩解孩子焦慮情緒的三部曲,請家長和孩子反復吟唱:
第一曲:共鳴曲
當孩子哭鬧時,作為家長,不要簡單地告訴孩子幼兒園有多有趣,老師有多親切等等。這些說法可能無法引起孩子的共鳴。相反,我們可以這樣說:
“媽媽知道上幼兒園不容易,媽媽不在你身邊,你的感覺發生了變化,對吧?”
這種說法可以告訴孩子,我們了解他的感受,知道上幼兒園有多難。這可以讓孩子產生情感共鳴,更容易向父母吐露心聲。一旦我們知道孩子的想法,就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第二曲:接納曲
當孩子情緒稍微平穩一些時,家長可以借機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可以這樣說:
“你還不熟悉幼兒園的環境,不喜歡幼兒園的飯菜、床位,也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你只想在家里和媽媽一起玩。媽媽知道這些。”
作為家長,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后,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理解他。當我們接納孩子,孩子也會接納我們,這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第三曲:鼓勵曲
在接納孩子的情緒后,我們需要鼓勵孩子并表達自己的期望。可以這樣說:
“你已經很棒了,能夠堅持上幼兒園。繼續努力,相信你有一天會喜歡上幼兒園的。”
說完這些話后,孩子很可能會哭泣,但不用擔心,這不是因為孩子不想去上幼兒園,而是因為他長時間被情緒壓抑,終于有人理解了他,情緒才得以充分宣泄。
除了接納孩子的情緒外,想要孩子順利克服入園焦慮,盡快適應幼兒園集體學習和生活,家長們可以嘗試以下幾點技巧:
1、要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不要輕易停止
入園的第一周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適應期。通常來說,只要渡過了這段時間,大部分孩子就能夠適應幼兒園生活。但是,有一些家長在孩子哭鬧、不吃飯的情況下,會出于心疼孩子的想法,決定讓孩子在家休息一天或者幾天,調整好后再送回幼兒園。這樣做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逃避心理,最終導致孩子和家長在每次入園時都會陷入緊張和哭鬧的狀態。
2、要“分享快樂”,不要“負面引導”
很多家長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會問:“今天有沒有哭?”“老師喜不喜歡你?”“其他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這種“負面引導”會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不良的聯想。
家長可以問一些與快樂相關的問題,例如:“你認識了哪些新朋友?”“老師帶你們做了哪些有趣的游戲?”“你在幼兒園最喜歡做什么?”這樣的交流可以自然地增強孩子對幼兒園美好經歷的回憶,有助于孩子建立積極的情緒體驗,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3、要“保持平靜”,不要“刨根問底”
孩子入園是家庭中的大事情。雖然理解孩子全天離家的擔憂,但接回孩子后,全家人圍著他/她問這問那,會加重孩子的“不適應”。
建議家長接孩子回家后,不要過分強調對孩子入園問題的關注。家長平靜的態度會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適應環境。
實際上,緩解入園焦慮對孩子、父母和老師來說都是一個漫長而不輕松的過程。作為家長,要提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并努力幫孩子適應環境,這樣孩子就能盡快融入。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