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培養好孩子的這些習慣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2-10-24】
一、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
獨立的孩子,去哪里都不用擔心。
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散發出獨特的人格魅力。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有自己的判斷力,在生活中能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依賴別人。
要不斷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 這樣,放手的時候就不會過于擔心,孩子也不會充滿恐懼。
二、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很多大人都有“拖延癥”,事情到了最后關頭才趕緊做。這就是缺乏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要培養孩子“趕早不趕晚”的意識。這樣才能有充裕的時間應對突發事件,培養從容的心態。
三、參與家務的習慣
不要以為孩子很小,什么也做不了。
盡量讓孩子做家務,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他們明白作為家庭的一員,在家里有義務分擔一些事情。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對孩子成年建立新家庭也大有裨益。
四、讀書的習慣
必須讓孩子多讀書,閱讀真的很重要。
不一定要看經典名著,先從孩子的興趣開始,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能靜下心來讀書就好。
同時,父母的話也很重要,和孩子一起讀書。多讀書的孩子,潛力無限。
五、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生活規律是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晚睡晚起,吃飯的時間不固定,這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吃早飯、做作業、閱讀、睡覺。
在有規律的生活中長大的孩子,做什么都是自發地制定計劃,而且有耐力。
六、傾聽的習慣
父母首先要耐心地聽孩子說話,傾聽孩子的話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父母要傾聽孩子的話,也要告訴孩子耐心傾聽別人、理解別人。讓孩子尊重他人的意見,讓孩子懂得幫助別人。
能夠傾聽、幫助別人的孩子,長大后在人際交往方面會很受歡迎,有更多的人脈。
七、自省的習慣
每個人都需要自省。通過自省,發現并改進自身存在的不足,就會不斷進步,日臻完善。
告訴孩子,犯錯誤沒關系,但不要再犯。
要求孩子有錯必改的關鍵是培養孩子的自省習慣,經常自省自己的言行。
八、敢于懷疑的習慣
成功需要有敢于嘗試的勇氣。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冒險精神是最難得的資源。
鼓勵孩子嘗試,也鼓勵懷疑,問老師、問同學、問父母,培養孩子勇于自信、勇于擔當、獨立思考的精神。
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問的孩子多是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九、控制情緒的習慣
請不要認為孩子很小,想哭就應該哭,想笑就應該笑,想生氣就應該生氣。其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輩子的事情。
孩子需要有發泄情緒的空間,調節控制的習慣也是必要的。
十、自學預習的習慣
預習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主動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難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課堂主動權,使課堂有針對性。
暑假可以帶孩子在家,預習下學期的內容,培養孩子自覺預習的習慣。
十一、獨立做作業的習慣
有些父母怕孩子學習落后,因此“全程監控”。 不僅每天看作業,在孩子學習有困難的時候也會馬上教他。這樣的話,孩子的成績可能會一直領先,但獨立的學習能力沒有提高。
父母可以和孩子在一起一段時間,但必須想辦法從中脫身。如果不抽身,孩子就很難有獨立性,那他就會越來越苦惱,越來越不自覺,“陪伴”的效果也會越來越小。
十二、復習歸納的習慣
復習是指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舉一反三。復習是通過提煉知識,提煉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歸納整理。
讓孩子每天盡量把當天的東西全部復習,每周總結一次,學完一章復習一次。 既能加深印象,也有助于體系的形成。
十三、運動習慣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多運動, 多運動少生病。學習和其他事情不應該成為阻止孩子運動的因素。
父母可以帶孩子去運動、散步、郊游,不僅是為了孩子的健康,也是為了開闊孩子的視野,把握與人交流的好時機,對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
十四、節約的習慣
每個人的節儉不僅體現出個人的道德觀和生活能力而且與整個人類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從小就要養成節約的習慣,從中體驗人類高尚的感情和博大的智慧。不浪費是一種美德,該花的錢要花,不該亂用的東西要少花。
十五、按計劃做事的習慣
成功的事業離不開周密的設計和不懈的奮斗。我們鼓勵孩子走向成功,但也寬容孩子的反復無常和妄想。在孩子習慣行動之前制定計劃,偉大的變化就開始了。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殷教員 中國政法大學 英語
- 嚴教員 清華大學 數學
- 辛教員 新疆大學 師范類物理學
- 王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張教員 北方工業大學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的設計與測試))
- 徐教員 香港的大學 經濟學
- 周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英語和高級翻譯
- 陳教員 貴陽學院 漢語言文學
- 吳教員 北京大學 藥物制劑
- 王教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保險精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