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高三要經歷的這些階段,家長該怎么做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2-09-30】
高三學生的心理發展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激情期。
8月至11月是孩子準備高考過程的“激情期”,此時孩子的表現是積極、勤奮、努力、投入,充滿自信。
在這個時期,父母要做的工作是保障后勤供應,少說話。
第二階段,疲勞煩躁期。
12月至明年1月是孩子準備高考的“疲勞煩躁期”,孩子身心疲憊、情緒低落、情緒煩躁。
這個時期,父母應該做的工作是營造輕松愉快的環境,改善孩子的情緒,避免因為生活瑣事和孩子吵架,不要影響孩子的情緒,相信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很快就能調整好。
第三階段,否定懷疑期。
明年三月隨著第二輪復習的到來,一些同學的成績會有很大的提高,他們會更加自信地埋頭學習。但是,也有很多學生經過了一些努力,排名還是沒有進步,或者排名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他們對自己產生懷疑,不知道今年還能不能考上大學,很茫然。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給予家長切實的鼓勵。自己努力了,排名沒有進步并不意味著自己的成績沒有進步,因為別人也在努力,別人不會坐在那里等你。大家都在進步,排名沒有進步并不意味著你考不上大學。
第四階段,自信缺失,容易放棄期。
明年4月開始第三輪復習,一些孩子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而放棄了。
這些孩子之所以放棄,是因為他們只和自己身邊的同學比,和同年級的同學比,其實他們應該和全省的學生比,和他們比自己還是有優勢的。
第五階段,恐懼焦慮期。
明年5月,隨著高考的臨近,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恐懼和不安。
這時,父母千萬不要說“不要緊張,不要害怕,考不上,明年再考”之類的話安慰孩子。 這樣只會讓孩子更緊張,可以讓更專業的人給你建議。
那么父母應該做什么呢?
調整心態,控制情緒
家長要努力營造溫馨、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不要刻意為孩子營造高考緊張、枯燥、壓抑的氛圍。少談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家長和諧相處,減少矛盾。
降低期望,接受現實
父母要降低期望值。期望過高會導致父母心態失衡,給學生帶來不當壓力。怒其不爭,有可能導致學生退縮逃避;責備可能會導致學生心理上的叛逆;對考高分的要求可能會讓學生害怕;學習上的施壓,可能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調動孩子的士氣,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積極的暗示,尤其是來自親人、朋友、老師的暗示,幾乎肯定會對孩子產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好影響,但親人的暗示往往有夸張和期待的成分,所以不要輕易給孩子下定義。
孩子在某個階段,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夠或遇到挫折時,父母可以說“我相信下次會做得更好”“你一直都是最棒的”之類的。
任何考試,考生都要有必勝的信心。高三的孩子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勵。有進步的孩子,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如果有孩子犯了錯,鼓勵孩子找到錯誤的原因和避免再犯,給孩子一個可以期待的目標,不要和高考狀元比較,也不要和親戚朋友的孩子比較。
全力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要適度
學習是持久戰,身體很重要。作為父母,一定要做好安排,每天早上給孩子吃一頓豐盛的早餐。
有條件的話可以安排中午讓學生有午休的地方,這對孩子很重要。不管你工作多忙,這一年對孩子是最重要的。
學生迎接考試,家長做好后勤保障,是每個家長必須具備的服務意識。從學生的心理感受來看,家長的關注并不一定有積極的作用,學生頭疼的時候,別問“復習怎么樣了?” 學生剛進入連續思維狀態,媽媽端上熱湯說“先喝了再復習”。學生專心學習,父母輕輕放下牛奶就行了。有些父母擔心臨近考試時學生吃不好,影響考試,所以努力改善飲食。 結果大魚大肉會影響學生,出現生理不適、學習興趣下降的現象,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每個父母都要找時間和孩子溝通,但不能嘮叨。特別是住校生,父母要和學生多交流。 最好晚上自習結束后打電話說幾句話,讓孩子不感到孤獨,給他帶來無比的溫暖和強大的動力。
師生、家校的合作非常重要,家校合作、師生團結可以發揮無限力量,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保證。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什么情況,父母要隨時觀察孩子的情況,與老師保持良好、正常的溝通,確保問題及時解決。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