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孩子不想上學?家長能做的六件事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08】
孩子上初二了,突然說不想上學。作業拖到半夜,叫起床像打仗,一提學習就沉默,甚至開始找借口請假。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生氣、責備、講大道理,結果孩子更抵觸,家里氣氛越來越緊張。
其實,這不是孩子懶,也不是叛逆期鬧脾氣。初二,是學習節奏突然加速的轉折點。數學從代數跳到函數,物理開始接觸力學,英語詞匯量翻倍,語文閱讀要求分析結構和主旨。孩子不是不想學,是覺得“我怎么努力都跟不上了”。
這時候,家長最該做的,不是催促,而是蹲下來,聽一聽孩子心里的聲音。
第一,別急著糾正,先說“我懂”
孩子說“我不想上學”,背后可能是:“我數學考了48分,怕你們失望”“同學都會,只有我聽不懂”“每天寫到12點,第二天還是不會”。
你一開口就是“你怎么能這樣”“別人家孩子怎么就行”,孩子就關上了門。
試試這句話:“我知道你現在很累,換誰遇到這些題都會頭疼。”
這句話不解決問題,但讓問題有了出口。
孩子不是要你立刻解決所有困難,他只是想確認:我的感受,有人看見。
第二,關注努力,而不是分數
孩子昨晚寫了三遍錯題,今天主動問了老師一道題,周末自己整理了英語單詞卡——這些,比一次月考多拿10分更重要。
別總問:“這次考多少?”
改問:“這周哪道題讓你覺得最有意思?”
或者:“你今天自己弄懂了什么?”
孩子不是機器,不會因為一句“你必須考前五”就自動升級。他需要被看見的,是那些凌晨臺燈下的堅持,是反復擦掉重寫的草稿紙,是鼓起勇氣問出口的那句話。
這些微小的行動,才是學習真正的起點。
第三,別只盯著課本,帶他看看世界
孩子厭學,有時是因為覺得“學這些有什么用”。
你可以帶他去菜市場,算一算哪種蔬菜性價比最高;
可以一起看紀錄片《宇宙的奇跡》,問他:“你覺得引力是怎么讓星星不飛走的?”
可以讓他幫著修家里的電燈,看看電路圖是怎么連的。
知識不是課本上的字,是生活里的邏輯。
當孩子發現,物理在修自行車時用得上,數學在管零花錢時能省下錢,語文在寫朋友圈時能說得更有趣——他才會覺得,學,是有意思的。
第四,幫他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有的孩子記性好,背得快,但理解慢;
有的孩子不愛背,但一講原理就懂;
有的孩子喜歡畫思維導圖,有的只愛寫小結。
別強迫他用你小時候的方法。
你可以陪他試:
用便利貼貼滿墻,整理錯題;
用錄音筆錄下知識點,走路時聽;
用APP做每日10分鐘小測驗;
或者,每天只專注攻克一道題,搞透為止。
學習方法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適不適合。
找到那個讓他“不覺得是負擔”的方式,比刷十套卷子都有效。
第五,允許他慢,但別讓他停
初二的課程像爬坡,坡度陡,臺階密。
孩子可能一個月都卡在函數圖像上,也可能連續三次考試都沒進步。
這時候,最危險的不是成績低,而是孩子覺得自己“永遠不行”。
你不需要天天鼓勵,但要在他放棄前,輕輕推一把:“你上周能解出這類題,說明你有能力。我們再試一次,就這一次。”
不是逼他沖到前面,而是讓他知道:你還在,我陪你走完這段路。
第六,別當監工,當個同行者
很多家長以為,幫孩子學習就是買資料、報補習班、盯著寫作業。
其實,最好的支持,是你也在學。
你可以在他寫作業時,讀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書;
你可以在晚飯后,和他聊聊你工作中的難題;
你可以在周末,和他一起看一場科技展,哪怕你也不懂。
孩子不需要一個完美的家長,他需要一個真實、不逃避、愿意一起面對困難的伙伴。
初二,是孩子第一次真正面對“努力不一定立刻有回報”的現實。
也是家長,第一次需要學會:不急著要結果,而是陪著走過這段沉默的路。
成績會起伏,但學習的態度不會。
今天他愿意再試一次,明天他愿意多問一句,后天他愿意自己整理錯題——這些,比任何一次考試排名,都更接近真正的成長。
別怕孩子慢。
怕的是,他不再愿意開口,不再愿意嘗試。
你不需要成為教育專家。
你只需要,在他想放棄的時候,輕輕說一句:“我陪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李教員 浙江理工大學 紡織工程
- 張教員 清華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王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法學
- 韓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工管法學雙學位
- 黎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許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范教員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
- 段教員 天津理工大學 通信工程
- 鄧教員 北京語言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類
- 余教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工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