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分成怎么教有趣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21】
先別急著說教,咱們得搞清楚孩子為啥要學這個,你發現沒?很多家長自己都說不清分成到底是學來干嘛的,其實啊,分成就是給加減乘除打地基的活兒,比如說吧,把7分成3和4,這不就是3+4=7嗎?后面學減法的時候,反過來用分成來找答案,孩子才不會懵圈。
舉個真實案例:我鄰居家小孩背加減法表背得滾瓜爛熟,結果碰上應用題"小明有7個蘋果,吃掉3個還剩幾個"就卡殼,為啥?因為沒理解7可以分成3和4,后來他媽媽用樂高積木拆著玩,現在這孩子看到數字就跟玩拼圖似的,自己就能拆著算。
二、怎么教才不無聊?這五大招數親測有效!
1.把數字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
別光讓孩子盯著課本上的數字看!找點花生米啊、硬幣啊、小玩具啊,讓他們動手分,比如拿8顆糖果說:"寶貝,咱倆要平分這些糖,你覺得怎么分最公平?"這時候孩子自己就會動手操作,比直接說"8可以分成4和4"強多了。
準備些數字卡片,家長喊出總數,孩子要像搶答似的快速找出所有可能的組合,比如你說"5",孩子得馬上喊出"1+4"、"2+3"、"5+0",記得要夸張地表揚正確答案,錯了也別批評,就說:"哎呀差點就對了,再試試?"
逛超市時指著價簽說:"這包餅干12塊,買兩包的話總共多少錢?"孩子要是掰手指頭算,千萬別打斷,等他算完再問:"那要是分成10塊和2塊,會不會更快?"慢慢培養拆數意識。
讓孩子當"數字人",比如總數是9,家長說"我現在是5",孩子就要馬上跳起來喊"我是4!",這個法子特別適合坐不住的小孩,又能動腦又能動身子。

編個童話故事:"數字王國要舉辦舞會,數字7要找到兩個能組成它的舞伴..."孩子自然而然會幫數字找朋友,有次我給侄子這么講,他居然自己編出了"數字偵探找線索"的續集,你說神不神奇?
1、急著要結果:"教了三遍還不會?"別上火!有研究說孩子掌握一個新概念平均需要重復7-12次,咱得給孩子試錯的空間對吧?
2、方法太單一:今天用積木教,明天還接著用,換誰都膩,就像咱們吃飯還得換花樣呢,教數學更得變著法兒來。
3、忽略情感連接:孩子算錯了就皺眉?那下次他更不敢嘗試了,記住啊,比起正確答案,保護學習興趣更重要!
給大家安利幾個便宜好用的工具:
百數板:淘寶十幾塊錢,能玩出幾十種花樣
數字磁貼:冰箱上就能玩,做飯時也能教
骰子游戲:扔兩個骰子加起來是多少,比口算有意思多了

超市傳單:免費的數字素材庫,找特價商品算差價
上次用百數板教小外甥,他居然自己發明了"數字跳房子"的游戲,把分成練習玩成了體能訓練,你說這算不算意外收獲?
這事兒爭議挺大的,我個人覺得吧,機械背誦肯定不行,但適當記點規律有幫助,比如說:
偶數都能平分(比如8=4+4)
相鄰數組合(7=3+4)
湊十法(看到9就想到1)
但關鍵是要讓孩子理解背后的邏輯,有次我問學生:"為啥6可以分成3和3?"有個機靈鬼說:"就像把餅干掰成兩半嘛!"你看,這不就是最樸素的數學思維嗎?
教數學分成這事兒吧,真不能太死板,有時候我覺得,咱們成年人把數學想復雜了,記得小時候奶奶教我做菜,說"鹽要放得剛剛好",這和數學分成的感覺不是異曲同工嗎?關鍵是要讓孩子感受到,數學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解決問題的好幫手。

對了,上個月碰到個家長特別有意思,她家孩子總學不會分成,后來發現孩子對恐龍著迷,他們就改成"給恐龍分肉塊"的游戲,現在那孩子算得比計算器還快!所以說啊,找準孩子的興趣點,數學學習就能變成尋寶游戲,各位新手爸媽們,放輕松,帶著孩子玩起來就對了!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蘇教員 華中科技大學 公共管理
- 蔡教員 北京郵電大學 電信工程及管理
- 楊教員 華中農業大學 應用化學
- 劉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法律 建筑設計
- 劉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材料智能設計
- 多教員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安全工程
- 周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師范)
- 于教員 北京大學 教育學
- 郭教員 北京工業大學 電子信息
- 陳教員 清華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