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聽課記錄三篇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8-15】
這是科組的一節研討課。上課的老師是作風嚴謹、態度認真、敢于承擔的非數學科班出身的一位老師。
其基本教學程序如下:
一、 復習準備。
1、 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 筆算。56-13
并讓學生說說筆算的時候要主義什么?(教師板書)
二、 創設迎亞運用鮮花裝扮校園的情境。
板書其中的數學信息:紅花56朵,黃花18朵。
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整理并提煉問題:紅花比黃花多多少朵?
三、 挑戰問題并探究問題。
1、 能很快算出結果嗎?(用豎式計算)要注意什么?那么56-18怎么算?
2、 學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動手操作。
四、 學生展示、集體交流。
1、 拆開一捆,與個位的6合起來,再減,得到差的個位。
2、 拆開一捆,減去減數個位8,再將剩下的2根與個位原來的6合并,得到差的個位。
五、 做和算結合。聯系豎式,講解深化。
六、 比較異同,建構網絡,深化認識。
師:昨天學的減法和今天學的減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適時板書課題:兩位數將兩位數)
師:都要注意什么?還要注意什么?
師:如果從十位減起,方便嗎?
(可增加一道類似例題的題目,讓學生再互相說一說算理、算法。)
七、 練習與應用。
1、方格中填上什么數合適。(我怕麻煩,就用橫式表達吧,方格也用括號代替了。) 67-37=(3)0 45-8=(4)7 91-16=(8)5 90-70=(2)0
(括號內是板演學生的結果。中間兩道題都是錯誤的,其原因是被減數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數來減。“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強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減數十位的變化呢?學生的大腦皮層還沒有這種記憶。問題就在動手操作中對被減數十位變化的忽略或者對被減數十位變化強調得不夠。
出現了問題也沒有關系,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如果能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在評講中讓學生辯論、辨析,增強學生的印象,反而會對學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師把握得不夠到位。)
2、筆算。(也只能用橫式表示)
67—39= 26(×) 32-8= 20(×) 81-15= 76(×) 93-27=66(√)
(等號后面是板演學生的結果。這個環節教師太“趕”了,應了解學生整體的情況。)
3、解決問題。書上有32個桃子,摘走了17個,還剩多少個?
課堂上教師具有以下的意識:
一、重視培養學生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重視讓學生合作、交流,進行小組學習。
三、重視行知統一,關注知識建構的過程。體現在舍得花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去做,讓學生參與和交流。
四、重視細節的關注。體現在解決問題的完整性方面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
總體來說,作為一節常態課,我覺得已經很不錯。
仍要注意的問題:
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數學學習過程是建立在學生已知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之上的一個主動建構過程。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在現實活動中的經驗積淀以及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許多樸素認識,都構成了學生進行學習的數學現實。
本節課,學生已有的的知識基礎是什么呢?僅僅是能夠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嗎?
在56-18中,每一個學生都是基于相同的知識基礎,都需要通過擺小棒這一動手操作的形象的動作思維來輔助思考嗎?沒有學生會通過直覺而猜測?不論這猜想正確與否,倒是可以通過小棒來驗證!
二、關注學生的反應。
1、關注練習中的錯誤資源。
作為計算課,練習的設計一般為基本的練習,即形如例題的練習。還有就是針對學生易錯點或者教師根據以往教學或其他教師的教學中出現過的錯題資源,讓學生辨析,在觀察與比較中知錯、識錯、改錯。
2、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一是學困生的掌握情況;二是算法多樣化的體現。在聽課中發現有的學生有不同的方法,應該提倡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思維。
隨想:
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的教材的加減法都是從高位算起的。書上還有口訣,老師還配上曲譜讓我們吟唱。依稀記得加法是什么“算前位,看后位,后位滿十進一加補(?)。”
因為那時我是從外地插班來的,兩所學校的教材并不同,短時間要對接,覺得有些不適應。后來,居然居上了!不論是幾位數的加減法,隨堂批改作業時,老師第一個批改的總是我的。
我認為很好,這樣反而不會漏加進位一或漏減退位的一,而且還能培養人的一種良好的思維的品質思維的敏捷性和良好的直覺思維習慣。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大家都在看
- 劉教員 吉林師范大學 生物
- 王教員 鄭州科技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張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通信工程
- 李教員 中國傳媒大學 智能科學與技術
- 孫教員 山東大學 智能建造與工程軟件
- 袁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智能建造與工程軟件
- 張老師 尚無職稱等級 智能建造與工程軟件
- 楊教員 北京林業大學 車輛工程
- 楊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顏教員 北京化工大學 工業設計